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小林村宣示重建 臺灣從災難中獲得重生

2009年08月24日 13:55:00  來源:
字號:    

  臺灣《新生報》24日發表社論稱,在島內民眾無數眼睛注視下,此次水災受難最深的甲仙鄉小林村村民莊嚴宣示,“小林人不哭了,臺灣也要站起來!”這讓我們看到災後重建的一種蓬勃無比的新生力量。

  社論説,遭泥石流滅村的小林人,一夕之間成為臺灣和海外媒體報導的焦點,讓全世界的人在電視機前掉下不少關注與同情的眼淚。但是,小林村民很快的從悲傷中重新站起來,不少小林村青年決定辭去外地工作,回到五里埔部落重建家園。他們説,“我們希望能團結起來,讓臺灣人都看到小林村民能勇敢站起來,看到臺灣的希望。”

  小林村遭遇生命財産前所未有的浩劫,更嚴重威脅平埔族群與文化的延續,所有日後重建工作都得靠自己雙手打造。他們將成立基金會向社會募款,專款專用於重建,臺當局只需付給基本工資,讓村民能夠全心全力投入重建工作。馬英九也當面應允重建小林村,在他任期內一定做到。

  專家指出,“八八水災”對災民帶來的心理創傷程度比“九二一地震”嚴重,而且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通常在災後一週左右出現。我們可以從電視鏡頭上理解受災民眾焦慮和無助,但我們也隨即從小林村民的莊嚴宣示,燃起浴血重生的期望,看到重建南臺灣的新希望。

   “八八水災”和“九二一地震”都讓很多災民家破人亡,賴以維生的土地風雲變色,但“八八水災”帶給小林村形同滅村的危害,不僅是小林村民的災難,更是全臺灣人的災難。無論各地區受災同胞或所有臺灣人,無不急著早日找到希望與重生的力量,而這股新生力量的來源,正是受創最大的小林人。

  社論相信,對災區同胞的撫慰和對同感災難的民眾的心理慰藉,均同等重要,都一樣需要有個關鍵的精神和力量去突破。即使外界愛心源源不斷,來自海外的援助也沒間斷,但最關鍵的創傷突破點,莫過於受難同胞勇敢的重新站起來。無疑的,小林人已經發動這種精神和力量,向世人證明臺灣人不會被擊倒,臺灣人可以從災難中獲得重生。

  在此同時,我們和島內全體民眾一樣,都希望持續給予災區同胞最大的心理撫慰,提供災區心理復健刻不容緩。受災同胞家園毀壞、親友喪失,心理層面的衝擊非外人所能全面理解,而且人際和群體關係也隨著瓦解,因而導致的悲傷、哭泣、焦慮,以及無法入睡、不言不語等,均需要妥適的心理治療。這屬於非常專業的精神醫療層面,有待公職部門和社會各界投入更多的實際行動,協助每個個案去找尋比較良好的身心安頓。

  而且,我們也給予從災難中奮起的小林人最高的肯定與感激,你們再度驗證“自助人助”的可貴。社論最後總結説,從小林人的莊嚴宣示開始,受災同胞不再是一個個的“個體”,而是凝結成一群有力量的“整體”。你們不僅凝聚了小林人,也凝聚了全臺灣人,讓我們找到重新建設臺灣的有力憑藉與力量。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