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到底是誰在政治消費“228”?

2009年02月26日 10:04:00  來源:
字號:    

  儘管1947年發生的“228事件”距今已經61年了,可是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總是不少人要以此議題進行政治消費。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文章對此指出,政治消費“228”不論對受難者家人以及對臺灣的族群融合而言,都不是件好事;歷史固然不能遺忘,但是我們若不能從歷史的傷痛中走出來,就會喪失向前走的動力。

  文章説,今年“228”的話題部分圍繞在興建紀念館上,其實要不要建紀念館完全是看它的目的與意義,如果建紀念館有助於實現轉型正義,在有法源及財源的情況下當然應該興建。可是偏偏有人為了特定政治目的而爭論建館事宜,讓該否建館的討論焦點被模糊了。

  前“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228紀念館整修工程停工,是因為國民黨“立院”黨團刪除相關整修、運作預算所致,如今再提建館就是在消費“228”。可是“228”受難者家屬廖繼賓卻指出,2007年228紀念館掛牌,工程發包後不到1個月,營造廠和建築師吵架就停工了,五六月就變成廢墟。連近年發生的整修工程為何停工都可以是羅生門,年代久遠事件的真相未明,就不難理解了。

  民進黨執政期間喊了許久的轉型正義,可是實際上轉型正義被實現多少呢?只看到陳水扁家為了彌補降薪的個人正義,想盡各種方式從“國庫”及民間企業搬錢,然後又以此為説詞辯駁:會主動降薪,怎麼還會A錢呢?除此之外,並未看到民進黨在“228事件”上的轉型正義有下過多少工夫。

  文章最後説,“228事件”是時代的悲劇,許多人在過程中受到傷害,現在要做的是去了解真相、撫平傷痕,而不是動不動就指控他人在政治消費。陳水扁曾在“228紀念會”上為與“228”無關的“終統”辯解,大喊數次“阿扁錯了嗎”,政治消費“228”還不明顯嗎?

 

更多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