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空前衰退 民進黨非無責任

時間:2009-02-25 12:30   來源:台灣網

  臺灣經濟遭逢空前大衰退,臺當局官方預測今年出口將衰退20.1%,經濟成長率為-2.97%,去年第四季GDP更創下-8.36%記錄;經濟成長自去年第三季起連續五季負成長,也是史上最長的衰退期。面對如此嚴峻形勢,臺灣的上空卻是一片政治口水,在野黨要求“內閣”改組,揚言不排除走上街頭,甚至醞釀發動520罷免馬英九等等訴求,讓臺灣社會充滿不安。

  香港中評社今天發表評論員林淑玲分析文章指出,曾是亞洲四小龍的臺灣落到如此地步,外資、學者及臺灣民眾普遍都相當意外。上周各項經濟預測出爐後,臺灣民間隨即出現一股焦慮不安情緒,由於對前景的不確定性升高,擔心還要度過很長的一段黑暗期,甚至可能失去工作,商家普遍反應生意變差,民眾更沒信心花錢,一月份發放消費券初期那段熱絡的氣氛早已煙消雲散。

  這幾天,民進黨召開“民間國是會議”,馬英九也召集“財經首長”進行搶救經濟大作戰,兩邊同樣是訴求解決當前困境,卻完全沒有交集。民進黨喊出“不換‘內閣’,經濟無望”,完全是以政治口水拼經濟的典型,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可能讓臺灣陷入另一場經濟也差、社會又亂的大災難。政客為滿足私欲所挑起的對立與仇恨,將造成社會更嚴重的不安。

  所幸國民黨目前在“立法院”席次超過三分之二,民間也不致看不懂經濟大衰退的原因在國際金融海嘯,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以倖免,臺灣的鄰居日本、韓國都一樣慘。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嘲諷地説:“馬先生,你知道嗎?臺灣的大學生現在擔心的不是起薪,而是根本找不到工作。”其實,這句話只要把“馬先生”換上“美國總統”、“日本首相”、“韓國大統領”,“臺灣”換成“美國”、“日本”、“韓國”,也一體適用,由此看出,沒有人有多好過。

  民進黨在臺灣社會底層有很多支援者,這些人不見得了解什麼是國際金融海嘯、美國雷曼兄弟倒閉事件,乃至這波的大衰退是源於錢蒸發了,購買力不見了。當然,綠營如果還要用民粹手法,訴求民眾上街反馬當局,要求“劉內閣”下臺,也可以湊到不少人。但這種有如趁火打劫的手法對臺灣有什麼好處?對民進黨有什麼好處?可以十分確定的,民進黨不可能以此作為來提高政黨形象,更不可能以此推升政黨支援度到50%以上,贏得往後的各項選舉。

  而且,綠營最好先有心理準備,這時他們如果想要發動一場拉下馬英九、劉兆玄的遊行,隊伍外伴隨而來的可能是“向扁家討錢”、“收押陳致中”之類的訴求,最後灰頭土臉的是誰,還很難説!

  尤甚者,臺灣這波的大衰退會如此之嚴重,民進黨也必須負起很大的責任。經濟不是隔空抓藥,過去的根基沒打穩,遇到強臺吹個幾天的強風,一下子就頂不住了。最明顯的有二方面,一、臺灣這波受傷最慘的面板、DRAM兩個産業,都是陳水扁任內大力扶植,砸下重金的“兩兆雙星”産業。相較于韓國雖搖搖欲墜,在面板、DRAM領域還是高居全球龍頭,銳不可擋;臺灣敗在發展之初沒有抓對方向,例如力量分散、未發展自己的技術,才會遇到大衰退就趴倒在起。無奈的是,在馬當局遇到救與不救DRAM的進退兩難時,民進黨竟還在説風涼話。

  第二、陳水扁當局任內為謀私利亂推二次金改,壞了金融業的秩序與體質,導致目前連海外投資機構也很為臺灣金融業體質憂心。尤其接下來幾年,包括企業放款、房貸、卡債的壞帳可能層出不窮,整體金融體系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文章認為,民進黨監督執政黨是應該的,但要看是以什麼為出發點,如果只是因為被陳水扁案悶壞了,就趕快找個題材來發泄,想轉移目標。或是要把經濟議題無限上綱政治化,例如與企業唱反調反對CECA,導致經濟更進一步惡化,這絕對會得到反效果,非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會把自己逼進墻角。

更多精彩評論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