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言浩:逼人下臺就能恢復景氣嗎

2009-02-25 13:24:00
來源:
字號

  台幣連續貶值12個交易日,以34.808元(新台幣,下同)對1美元做收。“中央銀行”坐視不管,一般預言要跌破35元大關是毋庸置疑的事。上次台幣貶值到35.3元對1美元,發生在七八年前的網路泡沫化危機。也是彭淮南當“中央銀行”總裁,那時他的底線是35.1元,然後出手剎車,台幣止跌回升,這次彭是否重施故技及時拯救日益變薄的台幣,下周就可見分曉。

  但是這回也由不得彭淮南了,台幣貶值緣自韓國、新加坡等國競相貶值貨幣,用以提高出口競爭力。臺灣的DRAM廠如茂德因訂單進入“急凍”期,已經要宣告破産,當局幾經研討才決定出手援助,由8家銀行聯合貸款30億元,茂德才勉強得以存活,沒有成為臺灣第一家倒閉的DRAM廠。面對韓元一口氣連續貶值12%,台幣被逼不得不跟進,數周也貶了3%以上,而且勢頭還未見和緩。

  台幣一味貶值,救得了許多依賴出口為生的産業嗎?有人認為,台幣貶值對於訂單以美元或日元計價的電子業受益最大,不但可以增加營業額,也對獲利有所幫助。過去兩個月間,韓元大幅貶值,韓國的面板業、電子廠商都提高了競爭力,接獲較多的訂單。台幣急貶之後,與韓元貶值的差距拉近,所以臺灣的電子業、面板業、晶圓代工、DRAM等産業肯定受惠。

  然而這只是一面之詞,還有人指出,很多公司的原物料進口也是以美元計算,一進一齣兩相抵消,究竟得到多少實惠,自己要算清楚,不能光圖賬面上的好看,自欺欺人。凡事都有正反效應,操之過急把貨幣貶值當成“大補丸”來用,過猶不及的結果是經濟失調,它的危害更烈。

  有分析家説,臺灣經濟結構多元化不足,數十年來迷信出口産業,“轉型”淪為口號。現在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金融海嘯,臺灣將受到巨大打擊成為重災區。這個跡象早就頗為明顯了,去年12月、今年1月,連續兩個月的進出口降了40%以上,“行政院”公佈的數字顯示,去年第四季臺灣經濟衰退了8.36%,下修2009年經濟成長率為-2.97%。

  馬英九召開經濟會議,要求行政團隊在3個月內提出臺灣産業重新定位,在出口産品多元等方面提出具體策略,挽救出口衰退。

  臺灣産業的重新定位豈是3個月內就能具體提出策略來的?就算是紙上作業完成,又如何去具體落實?臺灣必須産業轉型,20年前就有人大聲疾呼了,因為加工、代工等為人做嫁衣的錢愈來愈不好賺。臺灣的電子業産量非常高,但是利潤卻薄到不能再薄。最提心吊膽、最怕的事情終於來臨,外國廠商的訂單突然驟減,未來一切不可知,也不可控。一間間高科技電子代工廠沒活可幹,於是只得關廠,無薪休假,裁員。

  馬英九在經濟會議上提出發展新興産業、觀光旅遊、醫療照顧、生物科技、精緻農業等,投注更大資源,提升新興産業價值,都是不錯的建議。這些事早在20年前就該開始做了,執政者缺乏眼光、膽識,只會搞意識形態,撈錢。他們和出口業者一塊得過且過了20多年,少賺一點還是在賺!直到今天轉賺為賠,一切都來不及了。民進黨還沒忘記搞政治鬥爭,他們召開“民間國是會議”,要求“內閣”全體總辭,逼一些人下臺就能恢復經濟景氣嗎?除了叫嚷還是見不到有人拿出辦法來。把20年來的爛賬都算在執政9個月的馬英九身上,也不盡公平,更解決不了問題。

  (作者言浩,曾任臺灣《聯合晚報》主筆、臺灣《中國時報》專欄作家)

 

更多精彩評論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