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政治口水無法救經濟

時間:2009-02-24 12:32   來源:台灣網

  針對綠營近日組織召開的“民間國是會議”,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文章指出:民進黨好不容易在失去政權之後,可以透過舉辦“民間國是會議”提出有利於振興經濟的計劃供當局參考,若是該等計劃被納入臺當局相關政策之中,且實施結果對振興經濟的確有幫助,民進黨大可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來證明該黨也有能力拼經濟。可惜地是,民進黨不作此圖,只是將大部分的焦點放在政治方面。 

  文章説,就在“民間國是會議”召開的前一天,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包圍報告臺,不讓“行政院長”劉兆玄進行施政策報告,非要劉兆玄對當前經濟景氣欠佳道歉不可。若是道歉能解決問題,相信劉兆玄一定會歡喜甘願向老百姓道歉。若是道歉只是滿足特定人士的政治算計,道歉又有何意義呢?更何況劉兆玄領軍的行政團隊也是在兢兢業業地設法解決金融海嘯所帶來的經濟景氣衝擊。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臺一個多月,強勢主導經濟復蘇計劃,並且直接訴諸民意,向國會議員施壓儘快通過將近8000億美金的振興經濟方案。雖然經濟振興方案在參眾兩院獲得多數通過,可是偏偏市場不捧場,道瓊工業指數跌到自1997年來的新低點。為何市場反應與當初奧巴馬政府的預期有差距呢?主要原因就是這一波金融海嘯來得快又猛,導致市場信心無法在短期內恢復。這個簡單的道理難道民進黨不知道嗎?

  相對於蔡英文高分貝地喊話“內閣不換,經濟無望”,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分析家杜新志卻認為,臺灣經濟陷入目前的低潮,不論任何政黨執政都無法立即扭轉頹勢,國民黨受到的批評較多,是因為該黨承諾會改善經濟,民眾對之有高度期待,當經濟未見好轉自然會有此反應,但他仍然肯定過去國民黨長期執政時,為臺灣奠定良好的經濟基礎。

  杜新志與蔡英文對臺灣經濟發展情勢之所以出現落差,就是政治與經濟角度的差別。蔡英文無視于國際經濟情逆轉,硬要喊話要求“內閣改組”,臺聯黨主席黃昆輝更加碼喊出要罷免“總統”,他們就是這樣浪費社會成本來共赴“國難”的嗎?這不是政治口水是什麼,政治口水救得了經濟嗎?

  同樣的情況出現賦稅政策方面,當蔡英文大聲疾呼盲目調降遺贈稅到10%是圖利富人,可是該黨候選人謝長廷去年在競選期間,為拉抬選情也竭力要求“行政院”調降遺贈稅至10%。為什麼同一件事卻出現南轅北轍的標準呢?被問及敢不敢加稅時,蔡英文卻表示,只要民進黨夠大,就有膽去收錢,只要民眾給民進黨更多的授權、更多的支援,就有膽去做。問題是民進黨過去執政8年期間,有加了什麼稅呢?已經取得執政權的政黨都不夠大,那如何才算大呢?

  據報道前綠黨秘書長溫炳原表示,民進黨如果以為靠“民間國是會議”就能取得“民間”光環,那是非常嚴重的道德瑕疵,“那我搞那麼久的社運,我會吐血而死。”偏偏民進黨不死心,還要在3、4、5月各辦一次“民間國是會議”,就是要借此搶奪民間光環以蓄積動能,看來溫炳原要多保重了,千萬不能真的因此而吐血。

  文章最後説,“總統府”發言人王育琦日前已公開對外表示馬英九不會出席會議,民進黨在會議現場依舊空著標示有“馬英九”的位子,且將議題順勢導向馬英九拒聽民意,政治操作意味濃厚。此種為會議而會議的情況不改,除了政治口水、累積相罵本外,對救經濟恐無實質幫助。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