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行政院”豈能為賺選票胡亂減稅

時間:2007-08-31 10:09   來源:台灣網

 

行政院”日前再度推出所謂利多,將土地增值稅的優惠大幅放寬。據報載,除了每人一生一次適用百分之十的優惠稅率外,又新增了“一生一屋”的條件。對於這樣的減稅政策,“行政院”認為有助於“活絡房市”。至於地方稅收損失六十至八十億元,“財政部”説要由當局彌補。可是當局的稅收損失要由誰來彌補,“財政部”就語塞詞窮,不再多説了。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的社論批評指出,除了土增稅之外,“行政院”上周才剛剛調降遺産贈與稅,將最高稅率下修至四十%,又將適用級距上調至一億至三億元。一般而言,只有富人才有遺産課稅的問題,也只有富人才有換屋頻繁、土增稅過高的煩惱。“行政院”這一陣子不斷地釋放對富人有利的課稅減免,既不適用中産階級、也不顧及稅收損失、更不討論租稅政策對中長期臺灣經濟的影響。張俊雄與邱義仁原本就是執政黨政治譜係出身,思考全為選舉操作,欠缺經濟與租稅的理想本不足為奇,但是“財政部”身為規畫臺灣財政的主管“部會”,不但不能有為有守地堅守原則,甚至連對“行政院”做耿直建言的勇氣都沒有,只知道配合執政黨的利多炒作,一件接一件地推出減稅措施,侵蝕稅基、毀壞稅政、扭曲租稅公平,已經到了恬不知恥的地步。

   

  熟悉臺灣賦稅結構的人都了解,臺灣健全租稅制度的最大殺手,就是持續不斷、由政治力盲目施壓、由富人利益團體運作的各種降稅。在最近二十年中,娛樂稅、地價稅、房屋稅、土增稅、貨物稅、證交稅、牌照稅、遺贈稅、所得稅、契稅、營業稅等,每一種稅都在調降。究其原因,不外是特定團體的遊説,或是政客討好選民的愚行。

   

  社論以目前提出調降的土增稅為例指出,原本的稅率級距是四十%至六十%,在2002年,財團就以經濟不景氣、房市不活絡、土地抵押面臨斷頭等理由,在“經發會”中要求土增稅減半徵收。當時,當局為了騙老百姓,就説這減半隻是試行兩年。但是任誰都知道,像這種減稅之事,期滿之後斷無可能恢復原狀。果不其然,土增稅率在2004年再次修正,稅率永久降為二十%至四十%。如今,土增稅才降低不到三年,張俊雄為了選舉操作,又再以活絡房市為由提出調降。這樣三天兩頭地片面降稅,算是哪一門子的政策?如果每一次房地産不夠熱就要調降一次土增稅,這樣下去要伊于胡底?島內若干無恥政客,在降稅時就舉出他國土增稅、遺産稅如何如何之理由,卻完全不提外國有地價稅,有資本利得稅,但是臺灣地價稅卻聊備一格,全無資本利得稅。政客們這樣的扭曲取樣、狡辯護主、曲意配合,還有格調可言嗎?

   

  最近幾個月,臺灣的各種租稅又都在考慮調降,情勢危急已經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地步。不但遺産、贈與、土增稅蠢蠢欲動,在2009年行將到期的“促進産業升級條例”要如何過渡,又將是另一波降稅攻防的焦點。依照張俊雄與邱義仁的邏輯,臺灣經濟與産業都表現不好,而為了活絡産業,促産條例恐怕又將“升級”為更大的租稅減免法規,再度重創臺灣經濟。如今大選在即,“立委”欲連任者拼命想做業績、“立委”不連任者也受託給企業朋友送個大禮、“總統”候選人更可能要包山包海地釋放減稅訊息,而“財政部長”則像是脖軟腰輕的散財童子,四處配合各方需索。這樣下去,臺灣財政還有前途嗎?臺灣的經濟體質能不敗壞嗎?臺灣數年之後的赤字還能見人嗎?

 

社論最後表示,四十年前臺灣的第一次賦稅改革委員會,與二十年前的第二次賦改會,都完成了相當的任務。如今距二次賦改會匆匆已二十年;面對支離破碎、需索無盡的降稅要求,我們認為是考慮推動第三次賦稅改革的時機了。在三次賦改推動期間,我們呼籲凍結各種片面的租稅減讓,而由客觀中立的三次賦改會對租稅結構做整體的、圓滿的規畫。我們希望三次賦稅改革能得到朝野政黨的一致支援,以此暫停雙方在大選時刻的降稅加碼,開創一個理性共榮的新局。這樣的呼籲,希望主張“向前行”與“和解共生”的兩組“總統”候選人,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響應。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