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公投”逆勢而動 陳水扁政治遊戲遭遇寒冬

2008年01月07日 11:03:00  來源:
字號:    

  陳水扁在臺灣“總統府”二日發表的一則專訪中説,“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若能過關,“這也就象徵臺灣拒絕被統一,因此這可以説是拒統的公投,而不是走獨的公投”。《澳門日報》社論指出,在臺灣給“入聯公投”搞得一團混亂的時候,這種辯解實在是自欺欺人。陳水扁要為製造混亂、毒化社會負上責任。 

  陳水扁日前接受法國新聞臺駐北京特派員專訪時辯稱,臺灣“入聯公投”不是走向“臺灣獨立”的“公投”,而不過是臺灣對“中國宣稱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臺灣不享有進入聯合國的權利等説法”無法理解、也不能接受的表現。 

  他稱通過舉辦“入聯公投”,臺灣要向全世界發聲,“這是言論自由,對於主張不同政治理念的權利,不應受到剝奪,也不應受到隔離與拒絕;因此歐美國家不應該反對,縱使無法支援,也應該要尊重臺灣人民的自由意願與最後選擇。” 

  社論説,眾所週知,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國的神聖領土,沒有什麼無法理解、不能接受之處。陳水扁當局處心積慮推動“入聯公投”,謀求“臺灣法理獨立”,在兩岸、在國際都不得人心,都註定要失敗。“入聯公投”與言論自由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在海峽兩岸、在國際社會遭到批評和抵制早在情理之中,又有什麼冤枉委屈可言? 

  近十年來,每到選舉的關鍵時刻,民進黨都會製造統“獨”議題,挑釁大陸,分裂族群,以拉抬選情,不論在野還是在朝,無不如此。陳水扁不止一次講過,“選舉過後還不是一樣?”可他還是食髓知味,樂此不疲。尤其是近年來,陳水扁要掩飾其任期內的施政無能,轉移視線,於是加快“臺獨”分裂活動,特別是推動“入聯公投”,不但搞亂社會,也直接破壞臺灣海峽和平穩定,把兩岸關係推到危險邊緣。明知搞“臺獨”不能得逞,陳水扁還是要在他任期的最後時刻加快分裂活動的步伐,孤注一擲。 

  社論指出,事實證明,陳水扁既是個頑固的“臺獨”分裂分子,更是個極端自私自利的個人野心家,為了一黨一己之私,可以毒化社會,犧牲臺灣的整體利益。 

  對於本次選舉與“公投”捆綁舉行,島內輿論一直多有質疑。日前臺灣《聯合報》發表題為《“公投”已變質,拒領“公投”票!》的社論,呼籲民眾抵制“走調、變質的公投”。社論認為,“公投”目前已淪為陳水扁及民進黨的“民粹兇器”,失去正當性,所以社會上才會出現“拒領公投票”的呼聲。中國國民黨經臨時中常會討論後宣佈:為了避免“公投”成為民進黨扭曲、綁架選舉甚至引發衝突的工具,呼籲民眾拒領“公投”票。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大聲疾呼支援者在一月十二日“立委”選舉投票當天,只領“立委”與政黨兩張選票,一票投國民黨候選人,一票投國民黨,剩下的都不用理。連戰強調,“公投”是民主機制,但國民黨堅決反對“公投”綁大選,甚至“公投”亂大選、毀大選,因為“公投”已經變成民進黨操弄選舉的工具,所以要拒領“公投”票。 

  一月十二日的“立委”選舉可能只是藍綠兩軍攻堅戰的前奏,重頭戲還在三月份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陳水扁一日上午發表他任期內最後一次元旦文告,雖然面臨美國及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但他對推動“入聯公投”、一階段領投票的態度仍十分強硬。 

  社論認為,“入聯公投”可能還會繼續下去,這場政治遊戲一旦失控,臺海局勢將更加緊張,臺灣人民可能要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人們除關切島內兩軍在“入聯公投”上的角力,也留意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的下一步動作。民進黨應該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逆勢而動一定是跳得越高摔得越慘。尤其是作為參選人的謝長廷,有必要綁在陳水扁的破車上當陪葬品?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