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藍營公開訴求拒領“公投”票 民進黨白忙一場

2008年01月02日 09:40:00  來源:
字號:    

  距臺灣第七屆“立委”選舉投票日倒數剩下13天,中國國民黨2007年12月29日終於對領投票爭議做出決議,十八縣市首長接受“中選會”折衷版本,即:兩階段領票、一階段投票方案。為反制折衷版本所帶來的後果,國民黨當晚立即公開訴求拒領“公投”票。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從民進黨決定以“公投綁大選”做為競選主戰略的那一刻起,就應該預期到藍營遲早會啟動“拒領公投票”加以抵制。而綠營當然心知肚明,藍營選民如果普遍拒領“公投”票,最直接的結果將不是“公投”會不會過的問題,而是“公投”本身都不再具有任何意義。走到這步田地,民進黨難道還不願從“公投綁大選”的迷思中警醒過來嗎?要知道,摧毀“公投”這個民主機制的元兇,就是民進黨自己哪!

  民進黨早前堅持一階段領投票,不比照2004年“總統”大選兩階段領投票辦理,分明是為了轉移治臺無能、搞垮經濟、貪瀆失政失德的焦點,企圖“公投綁大選”亂中求勝。現在“中選會”提出折衷版本,藍營妥協接受,但仍對國民黨不利,仍有可能出亂子,民進黨仍有技術做票的空間。

  香港中評社文章認為,國民黨此時公開訴求拒領“公投”票,可看作是為反制折衷版本的技術漏洞,實乃明智之選。而國民黨決定“全面拒領公投票”,當然在戰略上是算計過的。在一階段、二階段的領投票爭議上戰略性撤退後,“公投”這個戰場確實不需要再戀棧,對國民黨而言,選情既然已經看好,就沒必要再另生枝節,將焦點集中大選本身即可,畢竟操作“拒領公投票”遠比操作“怎麼領公投票”要簡單多了,這也難怪綠營會跳腳。沒錯,國民黨自己也有“反貪腐公投”在玩,它勢必得承受“玩假的”之指責,甚至被冠上“打壓臺灣人行使公投權利”的控訴,但損益相抵,國民黨或許認為這是划算的。 

  早前國民黨“立委”洪秀柱已串聯多位國民黨“立委”提案,要求國民黨響應拒領“公投”票行動,但國民黨中央的態度卻相當曖昧,僅由政策會表示“尊重”,而不作正面回應。

 

  國民黨拒領“公投”票是有一定的民意基礎,由下而上的基層心聲不斷發酵,訴求選民拒領“公投”票有正當性與合理性。根據蓋洛普公司所作的民意調查,目前贊成“拒領公投票”的人,已經多達51.6%。同時,洪秀柱近日接受趙少康節目訪問時也透露,拒領“公投”票也在基層發酵,形成大好形勢。由此,國民黨順應民意拒領“公投”票,有何可非議的呢?

  另外,由多個小黨組成的“拒領公投票”政見聯盟12月30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擴大誓師,呼籲選民應當把不分區“立委”選舉的“政黨選票”投給兩大黨之外真正主張拒領公投的小黨。這項行動目前已獲得包括紅黨、新黨在內的七個小黨(公民黨、第三社會黨、新黨、臺灣農民黨、無黨團結聯盟、紅黨、客家黨)支援。

  連第三勢力的小黨都已發起拒領“公投”行動,再加上在扁當局的刻意炒作之下,“入聯公投”的議題已經引起絕大多數民眾的反感,由此看來,國民黨更應該加強宣傳拒領“公投”票,“立委”選舉逼近,這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國民黨此一決議,對民進黨而言,形同是白忙一場。臺灣《中國時報》指出,回顧過往幾個月,民進黨先在“立法院”以焦土抗戰擋住了國民黨修改“中選會組織法”,再主導“中選會”將領投票的程式改為一階段,再用包括戒嚴、延選、延後公佈選舉結果、“刑法”究辦選務人員等一連串的恫嚇,企圖逼退堅持二階段的地方縣市,最後甚至直接撤換地方選委會主委。而這期間自陳水扁以降所使用包括羞辱女性在內的謾罵語言,更是不堪聽聞。而“中選會”已形同民進黨與“新聞局”的橡皮圖章,沒人相信其還在“獨立行使職權”,操作到這般境地究竟所為何來呢?不過就是想衝高“公投”票嗎!如今國民黨乾脆釜底抽薪,根本不陪你玩了,而只要國民黨撤出這個戰場,這場戲也真的就唱不下去了。 

   要知道,以目前看得到的幾項民調預估,十天后的“立委”選舉投票率不會太高,以這種超冷的投票氛圍,任何“公投”想要爭取到過半數領票,已經是超高難度,如果藍軍選民再拒領“公投”票,這其實已經形同預言:這次綁“立委”大選的兩項“公投”,不必投就可以提前宣佈結束了!什麼一階段、二階段、一階段分桌如何如何,全都毫無意義了! 

  嘗試想想:如果“公投”確是體現臺灣人民“主權”意志的最後堡壘,那它的發動與行使難道不該審慎為之嗎?“公投法”中對“總統”發動“防禦性公投”的要件規定得那麼嚴,對連署“公投”的門檻又訂得那麼高,目的就是要維護其行使的神聖性,讓它真正被發動時,能真正展現臺灣整體的人民意志。然而從陳水扁操作“買飛彈公投”開始,這個原本能體現人民意志的民主機制,就已經被“工具化”,甚至被“兒戲化”,二○○四年的“買飛彈公投”就在國民黨發動拒領下白忙一場。但因為結局是民進黨勝選,因此這次民進黨對“公投”“消費”得更徹底,不僅傾舉臺的行政資源去綁“入聯公投”,付出了與美國關係空前低迷的代價;再傾整個黨政機器去威嚇不配合一階段的地方縣市,機關算盡所換來的就是藍營的“拒領公投”。這般鋪天蓋地的操作“公投”,並沒有讓臺灣的選民更加珍視這個神聖的公民權,反而覺得無聊厭煩,第三勢力的眾小黨會率先發動拒領“公投”票,證明他們已經識讀出這個民意趨勢了。 

  很遺憾的説,“公投”制度是在民進黨倡議鼓吹下在臺灣誕生的,但如今讓這個直接民主機制折損蒙塵的,也是民進黨。如今這個制度卻淪為民進黨綁大選的工具,甚至是操作政爭的工具,而在過度濫用下所付出最慘重的代價,就是它的民主象徵意義,已經在臺灣選民心中大幅折損了!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