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需求促進出行變革,整個市場變得很燃——“五年之變”系列策劃之二

2017年10月10日 16:30:3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中國出行市場過去五年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描摹。幾乎就在一夜之間,大出行領域已經演繹出眾多的“賽道”,而每一個賽道上都有著眾多的“跑手”。

  事實上,在大出行領域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多個細分市場都呈現出規模快速增長的態勢,整個行業在競爭的氛圍中變得能量密度極高,為快速前行積累了巨大的創造熱情。

  用流行的詞來形容就是——這個市場正變得很“燃”。

  需求快速增長促進出行變革

  將出行市場引燃的第一個因子,是中國人快速增加的出行總量。

  無論是跨境旅行的長距離還是上班路上的最後一公里,都可以直觀感受到出行量的增加。一般而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群出行活動的半徑和頻率都處在一個增加的過程中,在發達國家這一現象早已發生,而中國正在經歷這樣的週期。

  出行總量增長不僅僅推動了交通工具和路徑管控的升級,更是出行管理工具的升級。過去五年,與出行變革同期的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和智慧手機的全面普及,出行APP在眾多手機軟體下載平臺上都已經被定義為裝機必備。無論是可以定位的電子地圖、還是約車軟體、共用單車軟體,都讓手機成為管理出行的重要工具。

  類似共用單車這樣的概念,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其實早已經有過嘗試,但無樁的共用,就只有依賴可以定位的智慧鎖和智慧手機的配合才能實現。這種方便不僅僅屬於出行人,更屬於管理者。在共用單車、共用汽車上實現的遠端控制,不僅是對交通工具實現了管理,更為關鍵的是,在大數據應用下,這種管控也會讓企業能夠將交通工具配置到最需要的地點,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

  總結起來,過去五年的出行變革,可以説是量變和質變同時在進行,中國人的出行更豐富、更舒適,也更聰明、更有效率。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創業企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也為投資機構供給了大量的投資機遇。

  出行變革的底色是創新

  共用、環保、智慧,可以説都是過去五年中國人出行領域的關鍵詞,而整體下來我們會看到這些關鍵詞是有一個共同的底色,這個底色就是創新。

  以更大的視野來觀察創新驅動出行領域的變革,第一個層次是企業在創新,無論是共用單車的智慧鎖、網路約車的叫車軟體、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技術乃至最火熱的無人駕駛,都是企業不斷嘗試用新的技術驅動産品的變革。

  第二個層次是資本對創新的激勵和包容,創造新的出行市場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産品、一個創意乃至一個程式,其應用和迭代更需要一個鋪産品、建場景、培育消費習慣的過程。如果沒有資本力量對創新的積極介入,摩拜與小黃車之爭也好,當年的滴滴與優步之爭也好,一定打不起來,也自然打不出現在巨大的市場規模。

  創新驅動的第三個層次是消費者乃至整個社會環境對創新的接受度,共用單車能夠在中國市場崛起,而不是在美國和歐洲,最關鍵的因素是消費者和社會環境能夠接受這樣的創新,為出行創新供給了最適宜生長的土壤。從這點上看,中國內地出行領域創業的機遇期還遠遠沒有結束,新力量仍會不斷被創造出來。

  出行變革會駛入科幻場景

  在創新力量的持續推動下,更方便、快捷、舒適的出行已經在變為現實,而現實繼續向前延展,則會越來越科幻。

  無人駕駛、人工智慧、VR等新技術都已經從實驗進入到成熟階段,新技術已經完全可以支撐過去看來近乎瘋狂的想法。很可能在不久的未來,也許早晨出門的過程將會是,只需要在手機上設置好出行時間和目的地,無人駕駛的汽車就會自動行駛到指定地點,根據天氣、路況選擇最佳路線,將客戶載到指定地點。

  這樣的想法看起來非常瘋狂,但在經歷了過去五年的出行變革後,也完全可以預期。在工業場景中,無人碼頭裝卸貨物已經在中國成為現實。從技術上説,不依賴駕駛者的出行已經不是難題。而未來的變革,在不依賴駕駛者後,商業模式也將迎來巨大的轉變。像我們已經看到的共用租車這樣的新出行嘗試,如果實現無人駕駛後完全可以和網路約車再度整合,商業模式變為只需要做車輛管理和訂單管理就能完美解決出行需求。

  出行變革駛入科幻場景,是不可逆的趨勢。以這樣的角度再來思考出行變革,我們甚至還可以有更多的期待,也許未來規劃的新城市、新街區,無人駕駛可以率先進入到實際應用階段。也許很多年以後我們可以這樣總結——人類出行的“煤油燈”時代結束了,“電燈”時代來了。

  特約撰稿人:陳偉豪 美國華平投資集團合夥人

[責任編輯:孫伊靜]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