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中等收入陷阱”不是中國發展的“攔路虎”

2017年09月18日 09:08:2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原標題:“”不是中國發展的“攔路虎” 中國經濟前景光明

  自2012年我國換擋以來,有關中國經濟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聲音不時響起。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2010年達到4561美元,邁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2016年超過8000美元,明顯超過中高收入國家門檻值,但離高收入國家尚有差距。可以説,我國當前正處於由中高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正確認識“中等收入陷阱”的實質和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對於保持戰略定力、排除各種干擾、順利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具有重要意義。

  “中等收入陷阱”的實質是中等收入國家發展可能面臨一些特殊困難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銀行在2006年《東亞經濟發展報告》中最早提出的。該報告指出:相對於更窮或者更富的國家而言,中等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速較慢。之後,“中等收入陷阱”的提法受到了政界和學界的廣泛關注。

  究其實質,“中等收入陷阱”更多的是一種統計現象而不是一個嚴謹的學術概念,其主要含義是一國經濟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會面臨一些與該發展階段相關的特殊困難:與低收入國家相比不具有低勞動成本優勢,與高收入國家相比缺乏創新和技術優勢,因而在全球競爭中可能處於劣勢。具體面臨的問題可概括為三方面:第一,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本具有優勢的低端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第二,創新能力不足,發展動力減弱;第三,收入不平等加劇,經濟活力下降。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阻礙中等收入國家發展,甚至使其長期陷於發展停滯。

  我國有能力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認為中國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論據是:從1960年到2008年,在101個中等收入國家和地區中,只有13個成功發展為高收入經濟體。但這樣一個統計結果並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力。因為其固然可以説明眾多中等收入國家受到“中等收入陷阱”困擾,但同時也説明並非所有中等收入國家都會受困于“中等收入陷阱”。行勝於言。中國經濟增速不僅長期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而且近年來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採取切實措施縮小收入差距,保持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這顯然與“中等收入陷阱”所描述的發展停滯狀態大相徑庭。事實上,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在數據層面、無論規範研究還是實證研究都表明,只要能夠保持中長期中高速增長,中國必然會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跨國比較和計量經濟學的實證分析表明,4%的中長期經濟增速就足以支撐我國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而我國經濟的實際增速要高得多。我國經濟增速已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區間。大多數研究認為,我國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仍可維持6%以上的年均經濟增速。

  國際比較研究表明,有效應對中等收入階段面臨的特殊困難、進而順利邁入高收入階段需要具備一些特殊條件:穩定的政府;市場取向的經濟政策;高品質人力資本;保持對外開放;不出現社會動蕩。這幾個條件,中國顯然全都具備。

  可見,中國未來成功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並無多大懸念,更值得研究和關注的是進入高收入階段的時間。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是儘早進入高收入階段的關鍵。為此,首先應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不為各種“唱衰論”所左右。其次應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長期持續發展提供良好制度保障。再次應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高技術進步貢獻率及全要素生産率。最後應深化對外開放,以開放促進改革發展。(劉誠 馮明 鐘春平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責任編輯:孫伊靜]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