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事故賠償麻煩 偷竊破壞難防:共用汽車仍在蹣跚學步

2017年09月16日 10:01:24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取車還車體驗差,交通事故中責任認定不清,車輛被惡意損壞甚至被盜……隨著共用汽車品牌、數量的增多,各種使用問題被頻頻曝出。作為新生事物,共用汽車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在使用體驗和規則等方面也亟待完善。

  交通事故誰來買單

  共用汽車出了交通事故,到底誰買單,一直是用戶關注的問題。

  市民陳先生就遇到了煩心事,他駕駛共用汽車在豐台區不慎剮到了一輛保時捷,交管部門判定他全責。因陳先生租車時沒有購買平臺的“不計免賠”服務,需全額賠付約3.5萬元的維修費。無獨有偶。日前,西安某高校大學生陸某駕駛承租的共用汽車與張某的私家轎車相撞,致張某的轎車右側嚴重受損,事發後陸某卻駕車逃逸。

  最近幾起交通事故的發生,讓人們關注起共用汽車責任認定問題。和普通機動車一樣,共用汽車平臺會為每輛車購買交強險、第三者責任險等保險。“用戶在使用共用汽車過程中,因自身使用不當,與其他車輛發生碰撞,造成財産損失的,先由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超出部分,由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産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説。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平臺都設置用戶可自願選擇的“不計免賠”服務。以Gofun出行為例,“不計免賠”為每單10元,用戶購買後則無需承擔保險範圍以內1500元以下的車損費用;沒有購買則需承擔所有車輛損失及因維修造成的停運損失。

  一共用汽車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共用汽車作為城市代步車,出事故多為小剮蹭,90%的事故都可以被“不計免賠”覆蓋。

  但用戶真能高枕無憂了?最近有新聞報道,因電動車無涉水險,用戶租車涉水致損面臨著數萬元賠償。“共用汽車的三者險保額都較低,撞到豪車太可怕!”也有網友擔心遭遇賠償糾紛而對共用汽車望而卻步。

  不文明行為頻繁出現

  “真是慘不忍睹啊,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懂得愛護嗎?”昨天,白領小李在微信朋友圈發了幾張共用汽車的照片,一輛白色賓士Smart車身不同角度都有著明顯的劃痕。小李單位樓下就有多家共用汽車,多次取車時他都發現,車身不是有傷痕,就是車內衛生糟糕、散發異味,這讓他對共用汽車的好感度大大降低。

  甚至還有人盜竊共用汽車。今年5月,有用戶在朝陽區望京保利國際廣場附近,利用某公司投放的共用汽車車窗沒有完全關嚴的機會,打開車門,並通過割斷車鑰匙鋼絲、刮掉二維碼的方式,將這輛共用汽車非法佔有,供自己使用。

  共用汽車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不是自己的車,部分用戶在使用的時候幾乎就是“暴力虐待”,不愛惜汽車,惡意破壞車輛,偷竊坐墊、加油卡,盜用車輛等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

  “分時租賃是一個新的行業,運營商和用戶之間達成用車協議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潛在的漏洞,尚需健全。”寶駕出行副總裁王海濱認為,無人值守、自助取還車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違章處理、車內衛生等問題,這需要平臺高效、強大的運營。

  運營規則正在調整中

  共用汽車使用“槽點”多,這個現象恐短期內很難完全改變。

  Gofun出行COO譚奕認為,汽車涉及違章、機械性能等複雜問題,天然不能像自行車一樣方便。

  共用汽車處於行業早期,受到一些條件限制,比如性價比高、適合運營的可選車型依舊不多,充電依舊不夠便捷。“一邊想在車輛使用期內賺回成本,一邊要保證使用體驗,企業必須要找到其中的平衡點。”譚奕説。不過,對於車輛使用過程當中運作規則、計費、還車等使用痛點,共用汽車平臺也在不停改進。

  Gofun出行昨日宣佈,對北京地區的運營規則做出調整,推出“FUN(放)開停”功能。與之前用戶需在網點取還車的規則不同,用戶可以將車還到數千個非合作網點,但需要支付6元至12元不等的還車服務費;下一位用戶要暫時支付上一位用戶産生的停車費,但系統會以轉換為等值餘額的形式返還。同時,Gofun出行的車輛將推行刷身份證用車形式,防止非本人用車。

  譚奕還透露,明年新車內會增加行車記錄儀等硬體,平臺將推出更多高性價比車型,實施用戶分級等措施。

[責任編輯:韓靜]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