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馬化騰在朋友圈和一個人互懟 與錯過ofo有關?

2017年06月20日 10:32:46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字號:    

  馬化騰在朋友圈和一個人互懟,與錯過ofo有關?

  “BAT的老闆們,總是覺得公司距離死亡只有一年時間。因為,顛覆者永遠來自於你不知道的一個角落。”

  馬化騰又上了一次頭條,因為摩拜。

  對於他來説,為被投公司站臺、與“友商”投資人公開互懟,並不多見。而且,對方是網際網路圈以“心直口快”出名的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ofo的A輪投資人)。

  兩人爭辯的過程很簡單,但充滿火藥味。導火索是摩拜和ofo誰是行業老大,高潮是智慧與非智慧,結尾是雙方分別丟下一句“去街頭看一看”“堆一堆啞終端誰不會?”

  馬化騰的一句話似乎很有深意,“沒有必要因為自己投資了而歪曲,如是我們投了ofo肯定也不看好這樣的模式必須要改。”

  事實上,早在一年前(2016年5月),ofo啟動B輪融資後,騰訊和戴威就有過接觸,但是錯過只在一個週末的時間。

  6月8日,朱嘯虎在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説,“因為騰訊要在星期一開完例會來跟ofo談投資,但是前一個星期五的晚上,張穎(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來到ofo辦公室提前把協議簽了。”

  戴威在6月5日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也透露,“經緯比騰訊簽約的早,和張穎聊的比較投緣,我們的想法比較一致吧。”在朱嘯虎看來,如果晚一個週末,整個故事就變了。

  但是,劇情無法假設:2016年10月,騰訊領投摩拜單車;今年3月,螞蟻金服領投永安行,並且戰略投資ofo;今年6月16日,騰訊再次領投摩拜新一輪超6億美元融資。

  眾所週知,騰訊對摩拜的支援力度很大。今年2月,摩拜單車首批入駐微信“小程式”,用戶可以通過“掃一掃”直接掃碼解鎖用車;3月,摩拜單車全面接入微信,入駐微信錢包“九宮格”,深度接觸微信超過9億的月活躍用戶。或許,這也是馬化騰説,“從微信支付看摩拜高一倍多的原因之一。”

  在朱嘯虎看來,共用單車流量大,入口效應明顯。騰訊對摩拜的支援力度很大,阿裏肯定也要投資一家。“去年10月份,阿裏希望促成ofo和永安行合併,但是當時ofo的單量還比較小,但是漲的速度很快。如果以單量的規模來合併,ofo很吃虧。最終談不攏,阿裏就投了ofo。”戴威回憶,和阿裏敲定融資也很快,只用了兩周時間。“和阿裏最初接觸是在去年,開始只是業務層面的交流,後來越聊越深入。”

  經常有人問朱嘯虎,ofo和摩拜兩家未來會不會合併?他最新的回答是,合併不是投資人今年關注的焦點,焦點是先清場。

  原因很簡單,網際網路行業的窗口期只有半年,共用單車行業後面進場的玩家已經沒什麼機會了。接下來,小的共用單車企業會越來越艱難,因為資本只關注行業前兩名,尤其是當規模差距已經拉得非常大的時候。

  在2017第12期雜誌中,《中國企業家》發佈過一篇題為《ofo不糾結》的文章,以下為文章全文:

  兩天時間,30公里的戈壁走下來,戴威有點吃不消。

  6月5日,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這位風口上的ofo創始人兼CEO聲音有點沙啞,“走戈壁的前一週應該跑跑步,讓肌肉提前進入狀態,我平時運動也不少,但還是大意了。創業也是一樣,任何企業滅亡的原因都不是具體的錯誤,而是驕傲。”

  去年5月份,ofo沒有果斷進城,而是推遲到10月份。在戴威看來,“當時就是驕傲了,覺得在學校跑通了,城市還沒跑通,我們想先把能跑通的校園市場都做了。”

  2016年4月22日,摩拜單車正式在上海試運營,同年8月開始在北京投放,掃碼、無樁、電子鎖等設計引爆媒體、社交平臺,共用單車的概念旋即被熱議。

  我問戴威:“當時壓力大嗎?”

  他説:“當然啊,之前一年都是在學校做,從來沒有競爭過。從去年9月份到現在,我第一次感受到網際網路競爭的慘烈,太多事都是被推著往前走。”摩拜驚現北京街頭,ofo走出校園的腳步瞬間提速。從北京一路狂奔,如今ofo小黃車已經遍佈近120個城市。

  “共用單車行業的競爭,現在還是熱身賽。”27歲的戴威留給外界的沉穩遠超同齡人,他曾拒絕用“打鬥、戰爭”一類的暴力詞彙來形容眼下的態勢,雖然他知道“競爭是難免的”。

  從5個人到2000人,只用了兩年,ofo的奔跑速度已經超過當年的滴滴。位於北大對面的老辦公室的會議室也擠滿了辦公桌。“在強競爭下,公司的文化能不能傳遞給每一個員工。”這是戴威現在最大的擔心。

  在規模和速度的天平上,戴威正在努力平衡。“創業就像打遊戲升級,主要看你打多少怪、完成多少任務、攢了多少經驗值,而不是線上時長。雖然ofo只發展了一年多,但是快速擴張,完成了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實是在這個過程中以戰練兵。”

  “不糾結”是戴威在採訪中提到最多的詞,很多困難和壓力會砸在身上,怎麼辦?他説,最重要的是冷靜、清醒和謙卑的心態,遇到問題解決問題,要有危機意識,但不糾結。“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問題多。”

  最近讓戴威有點納悶的是,“現在出去參加活動,好多人跟我合影,以前沒有過。”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過去一年的狀態,戴威的回答是“開著飛機換引擎”。這也是之前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常説的。

  “遺憾”

  “ofo應該更早一點進城。”這是戴威過去一年最大的遺憾。

  “5月份,沒有更果斷的堅定進城,拖到了10月份,晚了五六個月。我本來的策略是做完2000個大學再進城市。”戴威回憶。

  ofo的A輪投資人、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當時力主ofo穩住校園後再進城。現在他覺得自己有點保守,“可以進得更早。那個時候沒有認識到共用單車的效應這麼大。要是ofo早一個季度進軍城市,可能更容易取得優勢。”

  如果時光倒流,戴威一定會選擇“提前進城”。在ofo聯合創始人薛鼎看來,“如果那個時間點開了城市,或許摩拜就沒有機會了。但是一旦車丟了,沒有投資跟進了怎麼辦?風險越大,收益越大。”

  進城這件事,最大的變數就是丟車。朱嘯虎也認可,“這個確實沒辦法預測,因為學校相對來説還是封閉的。不過回顧來看,城市的成長數據還是很好的,丟車的比例是可控的。”

  對於戴威來説,任何商業的本質都是數學。目前,ofo每輛車的成本控制在七百塊錢左右。成本提高了,維護成本就降低了。“被破壞的車也有一定概率,只需要把這個概率算清楚,再綜合考慮到成本裏面。總體是可控的,被破壞了我們就去修,ofo的修車師傅有一萬多人。”

  “經過半年多,城市的經濟模型、運營等方面,大概90%的層面已經走通了,剩下的就是打磨細節。”戴威舉例説,有一些流量大的地鐵站,車不夠。在一定程度上,紅包車能優化效率,但是還不夠。

  結局無法假設,雖然ofo未能速戰速決清掃戰場,但是兩年時間已經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ofo已經進入120個城市,現在每天的單量在兩千萬到三千萬之間,周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三千多萬,日活躍在一千萬左右。”戴威説。

  資本狂歡

  “ofo的融資節奏是什麼?”

  “就是一直融。”戴威不假思索。

  這樣的融資思路同樣適用於摩拜。共用單車,一度被外界解讀為“資本吹起來的風口”。戴威對此並不認同,“項目本身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早晚都是會爆發的。資本只是讓我們成長的節奏更快了,以前三天解決一個問題,現在一天要解決三個問題。”

  在更早之前,ofo和摩拜在2016年9月的融資僵持了半個多月。

  一位投資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2016年9月,整個資本市場的觀望情緒比較大,投資人分別見了ofo和摩拜,但都不敢出手;兩家公司也很難受,雖然見了很多投資人,也有人表示興趣,但真正白紙黑字敢投的不多。”投資人認為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滴滴自己做。

  作為程維和戴威的“紅娘”,朱嘯虎稱,“當初我們投ofo的時候就跟滴滴説過,共用單車這個事情是和滴滴的業務有相關性的。”他和滴滴商量的結果是,先做早期佈局,等時機成熟了滴滴再進入。

  滴滴的投資,給了ofo一顆定心丸。除了資本層面,滴滴很多人工智慧的演算法,也對ofo非常重要。“ofo已經接入滴滴一個多月,後臺的演算法和策略還在打磨,訂單的數據一直在往上走。”戴威説。

  共用單車市場的“橙黃大戰”已經進入白熱化,但是五顏六色的單車依然在陸續進場。在朱嘯虎看來,“網際網路行業的窗口期只有半年,共用單車行業後面進場的玩家已經沒什麼機會了。接下來,小的企業會越來越艱難,因為資本只關注行業前兩名,尤其是當規模差距已經拉得非常大的時候。”

  但是,總有投資人怕錯過風口,想投進去賭第三、四名能不能被收購。朱嘯虎説,當主流基金已經基本都進場。收購第三、四名已經改變不了競爭格局,是沒有多大價值的。

  共用單車火了,老牌自行車廠也隨之復活。

  6月1日,一則“重磅烏龍”砸向市場。程維爆料,ofo即將收購捷安特。

  戴威也被砸懵了,他第一時間找到程維,“我問程維,他説可能是速記的人記錯了,他的原話是,像傳統自行車企業(比如捷安特)都面臨很大的挑戰和壓力,甚至未來有可能倒閉或者走向滅亡,有可能會被收購。”

  雖然最終被考證是“烏龍”,但是過去兩年間,傳統自行車廠商的確被激發了“第二春”。戴威説,ofo已經與飛鴿、鳳凰、富士達等都有合作,每家每年都有幾百萬的規模。

  2016年,飛鴿為ofo提供過80萬輛自行車,佔其總産能的1/3。飛鴿的小黃車生産線上,15秒就下線一輛自行車,一天可以生産出2400輛自行車。預計未來一年,鳳凰將為ofo提供500萬輛自行車,這一數字幾乎是鳳凰2016年年銷量的兩倍。

  戴威説,ofo的急速成長甚至超過投資人的預料。“發展目標都是我們自己提,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們計劃年底前做到日單量2700萬,投資人覺得今年年底能做1000萬單就不錯了。”結果是,今年6月份ofo就實現了日單量2700萬。

  創業,戴威堅信要“專注”。在他看來,未來共用單車整個行業能做多大,決定了ofo未來的空間有多大。“單品類規模很重要,就像蓋房子,地基挖的有多深,就決定了房子能建多高、多穩。谷歌做搜索就有25億用戶,可口可樂靠一瓶可樂每年賣幾百億美金。那些所謂的生態圈佈局,都不靠譜。”

  戴威從不懷疑共用單車是一次引領全球的創新,而不僅僅是兩家(ofo和摩拜)在打仗。戴威説,ofo更想做安卓一樣的開源平臺。

  “BAT的老闆們,總是覺得公司距離死亡只有一年時間。因為,顛覆者永遠來自於你不知道的一個角落。”戴威承認,自己危機感很重,“這是每個創業者都逃不過的。當你意識到風險,就要第一時間消滅他。”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