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ST智慧燒錢直播致貧 696億市值剩零頭套牢16萬股民

2017年05月17日 09:31:19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大智慧一直被稱為國內金融資訊服務商明星公司,但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卻涉足直播業務,一年大手筆“打賞”主播14億,最後也因直播業務導致2016年業績嚴重虧損,最後更是因連續兩年虧損被更名為*st智慧,其市值也在兩年時間內蒸發616億元。

  事實上,*st智慧的轉型意圖早在2014年就有所顯露,2014年*st智慧便透露出將重組湘財證券。2015年1月,大智慧披露具體方案,公司將斥資85億元收購湘財證券100%。最後因*st智慧信披違規終止。此後,2016年*st智慧啟動了“視吧”直播業務,該業務曾在2016年9月成為直播行業排名第三。但在看似風光的背後確實*st智慧的大手筆燒錢。

  “視吧”啟動後,曾邀請了大批明星助陣,且在廣告宣傳、市場推廣等各方面進行了巨量投入。其中,主播勞務報酬總計發放13.96億元,廣告宣傳投入總計2.1億元,因視吧APP充值慧幣而産生蘋果、財付通、支付寶充值渠道手續費1100萬元等。

  據*st智慧公告稱,“視吧”主要收入來源僅為用戶的充值。2016年,公司總計確認“視吧”收入僅5.53億元,該業務報告期內嚴重虧損,最終導致*st智慧2016年度凈利潤虧損超17億元。

  截至2017年5月16日收盤,*st智慧報4元,總市值79.51億元。而在2015年4月21日,大智慧最高達到了35元/股的價格,總市值高達696億元。至此,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st智慧市值就此蒸發了616億元。

  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採訪*st智慧董秘,但電話無人接聽。

  一年大手筆“打賞”主播14億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記者注意到,上市之時,大智慧選擇了加大基礎投入,實施産品和服務體系全面升級。公司在數據系統、技術系統、核心資源及服務體方面加大投入,由於這個投入是以人力為主的投入,大大增加了即期成本。這些投入的確提升了公司的數據及服務水準,但在行業景氣度不高的背景之下,並沒能給公司帶來相應的業績回報。

  與此同時,大智慧向網際網路券商轉型的步驟也遭遇失利。在重組失利後,大智慧很快找到了新的寄託。時值直播浪潮風生水起,大智慧便啟動了“視吧”直播業務。據公告,“視吧”靠著大智慧的資源優勢,曾在2016年9月成為直播行業排名第三。但在風光的背後,很大程度依託于大智慧的“燒錢”。

  據2016年年報披露,大智慧去年對“視吧”業務在廣告宣傳、市場推廣、從業人員配置、系統開發維護、平臺網路運作成本和主播勞務報酬等方面進行了巨量投入。其中,主播勞務報酬總計發放13.96億元,廣告宣傳投入總計2.1億元,因視吧APP充值慧幣而産生蘋果、財付通、支付寶充值渠道手續費1100萬元等。

  記者還注意到,“視吧”啟動後,曾邀請了大批明星助陣。其曾搞過一個“7·7紅包節”,邀請現代華爾街風雲人物吉姆·羅傑斯、經濟學者李大霄、量化交易大師安德烈·昂格爾、胡潤百富榜創始人——胡潤等諸多財經大咖參與直播;此外,徐崢、王子文等娛樂明星也曾成為“視吧”的座上賓。

  與巨大的投入相比,大智慧此類業務的收入則要低了很多。據公告稱,“視吧”主要收入來源僅為用戶的充值。2016年,公司總計確認“視吧”收入僅5.53億元,導致該業務報告期內嚴重虧損。

  2016年度凈利潤虧損超17億元

  據北京晨報報道,做直播給大智慧帶來了什麼呢?年報顯示,2016年,視吧收入5.53億元,而公司投入的各項成本,包括主播勞務費13.96億元、廣告費2.1億元、支付寶等充值渠道手續費1100萬元,直播業務的毛利率為-163.46%。

  做直播直接造成大智慧2016年度凈利潤虧損超17億元。大智慧表示,在2017年公司將調整優化直播業務的補貼政策,同時積極增加外部合作及收入來源,爭取早日實現收支平衡,使視吧業務得以良性發展。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從財務數據來看,大智慧2015年以來的發展呈現出一個拋物線式下墜的曲線。

  2015年年報顯示,大智慧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6.51億元,同比下滑20.61%;凈利潤虧損4.56億元,同比下滑526.49%。2016年年報顯示,大智慧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11.31億元,同比增長72.82%;凈利潤則虧損了17.6億元,同比下滑293.34%。

  2017年一季度,大智慧實現營業收入1.45億元,同比上升22.78%;凈利潤虧損金額為7652萬元,較去年同期虧損幅度收窄;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金額則為-1.39億元,較去年同期進一步下滑了190%。從其他數據來看,貨幣資金規模下降了25.11%,其他應付款規模增長了105.32%,由於直播平臺業務支出的增加,營業成本增加了34.87%,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則分別下降了34.41%和39.08%。

  轉型屢屢失利 市值蒸發616億元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實際上,這兩年來,大智慧在業務轉型中過得頗為坎坷。

  2015年1月大智慧拋出重組計劃,擬斥資85億元收購湘財證券100%。但在關鍵時刻,因資訊披露涉嫌違反證券法律規定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導致大智慧最終沒有拿到監管層的批文,反而在2015年11月等來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2016年3月,大智慧宣佈,鋻於重組相關的股東大會決議因逾期已經失效,且重組面臨的障礙基本無法消除,決定撤回申請文件並終止相關事宜。2016年7月23日,大智慧董事長總經理張長虹提交了辭職報告。

  2016年,面臨被ST的壓力,大智慧擬將盈利能力較強的全資子公司大智慧財匯70%股權出售給非關聯方華信資本。數據顯示,大智慧財匯70%股權以13.98億元轉讓給華信資本。2017年1月3日,大智慧發佈《關於轉讓子公司部分股權的進展公告》稱,按照大智慧與華信資本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約定,華信資本應在股權轉讓協議生效之日起三日內向大智慧預付 30%股權轉讓款。截至2016年12月31日,華信資本未履行《股權轉讓協議》約定的付款期限條款,雙方亦未辦理大智慧財匯股權的工商過戶登記。1月20日晚間,大智慧公告,華信資本此前擬斥資13.98億元收購公司持有的大智慧財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70%股權。但截至目前,標的公司“數據源的獨立授權”存在暫時無法排除的障礙,雖經多次溝通,仍無法在短時間內有效排除。因此,華信資本發函商請解除股權轉讓協議。

  重組失敗,變賣資産無疾而終的大智慧,還面臨著訴訟纏身。年報顯示,公司收到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法院”)發來的《應訴通知書》及相關法律文書。根據《應訴通知書》顯示,法院已受理983名原告訴本公司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截至2017年4月24日公司收到法院准許部分原告撤訴申請的《民事裁定書》,以及一名原告經法院一審判決駁回訴訟請求。扣除已收到的《民事裁定書》的訴訟請求金額,原告要求公司賠償投資差額損失、佣金、印花稅和利息損失等合計1.89億元。以上訴訟已陸續開庭審理,公司預計以上訴訟很可能導致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將上述涉訴事項確認為預計負債和營業外支出。

  截至5月16日收盤,*ST智慧收報于4元/股,總市值僅為79.51億元。而在2015年4月21日,大智慧最高達到了35元/股的價格,總市值高達696億元。至此,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st智慧市值就此蒸發了616億元。

  員工縮減近兩千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兩年離職的人比較多。”5月4日,一位前*ST智慧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記者了解,目前*ST智慧員工大約900人,較頂峰時期已縮減近兩千人。

  短短幾年時間,*ST智慧為何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

  2012年,上市次年,*ST智慧首度宣告虧損。這次虧損源於大幅擴張帶來的費用高企。數據顯示,當年營收和成本較之前並未有較大變化,但管理費用卻同比大增138%,達到4億元。這幾乎與當期營業收入相當。

  管理費用增長的原因在於招兵買馬。2012年,*ST智慧的員工人數達到3500人,較2011年底翻了兩倍多。在當年財報中,*ST智慧稱投入大部分為戰略性投入,需要一定延後期才能産生效益。

  未能預料到的是,自這次虧損之後,*ST智慧在主營業務上再也未能實現盈利。

  “公司管理層比較老,一直在試圖擺脫虧損,但卻不知如何才能擺脫虧損。”一位接近*ST智慧的人士説。

  在*ST智慧略顯失意的時候,競爭對手同花順卻開始崛起。

  “同花順和大智慧都是在PC時代做炒股軟體起家,但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兩者的排位發生了變化。”前述券商分析師説,“PC時代的王者是大智慧,但移動時代的王者變成了同花順。”

  比達諮詢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主流股票APP下載量排名中同花順、大智慧、東方財富通位列前三名。其中同花順下載量達到1.16億次,是唯一下載量突破億次的股票APP,第二名大智慧下載總量為0.5億次。

  如果説移動時代,*ST智慧在與同花順的競爭中只是稍顯落後而已,那麼,其更大的失誤可能在於,在2015年牛市中未能抓住實施戰略轉型的機會。

  2015年,*ST智慧宣佈收購湘財證券,實施“網際網路+金融”戰略,同花順則公告進軍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領域。這均是當時炙手可熱的概念。在牛市熱情的催化下,*ST智慧與同花順的最高市值分別達到665億、690億。

  “如果大智慧當時收購湘財證券成功,那麼並表之後便能夠盈利。”前述券商分析師説,“業務模式可以對標東方財富收購同信證券。”

  但歷史無從假設。2015年,因涉嫌虛增2013年利潤,*ST智慧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因此牽連湘財證券的收購事項。本已經過會的收購被宣佈暫停中止,並在一年之後宣告失敗。

  同一年,同花順迎來業績爆發點,當年凈利潤達到9億元,同比增長17倍。其中來自基金代銷的收入佔到總營收的30%多,成為新的盈利支撐。

  曾因虛增利潤遭處罰

  據和訊股票報道,大智慧因虛增利潤被立案調查。根據調查顯示,大智慧通過承諾“可全額退款”的銷售方式提前確認收入,以“打新股”等為名進行行銷、延後確認年終獎少計當期成本費用等方式,共計虛增2013年度利潤120,666,086.37元。

  大智慧被立案調查,可謂是引起了一系列多米樂效應,不但被證監會立案處罰連累了公司的重組轉型。並於2016年7月26日收到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對大智慧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14 名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 3 萬元至 30 萬元不等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時任董事長張長虹等5人被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由此更引出了一系列的投資者索賠。

  對於證監會的立案調查,大智慧曾一度試圖奮起反抗,于2016年8月1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行政訴訟材料,請求撤銷證監會對公司行政處罰決定書,法院受理了此案,正當市場期待一場大戲的時候,大智慧于2016年12月30日撤回了訴訟請求。

  目前大智慧已經更換了全部董監高,並表示公司致力於積極消除不良影響,擬在法律框架下採取有效措施補償確實受到損失的投資者。截至2017年5月6日,大智慧收到法院發來的民事訴訟《應訴通知書》及相關法律文書合計995例,法院已受理的原告訴本公司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所涉訴訟請求金額合計為20,909.78萬元。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