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新華社: 針對上市公司賣房現象 監管層需把市場監管做好

2017年04月14日 08:12:57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原標題:多家上市公司密集公告賣房為哪般?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許晟、王優玲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題:多家上市公司密集公告賣房為哪般?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密集發佈公告擬出售房産引發市場關注。同比看,今年擬出售房産的上市公司家數同比增加較多。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3月份,非房地産行業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中,涉及房地産出售的總金額已超過2億元。

  上市公司密集公告稱賣房

  近日,三泰控股、深圳惠程、青海華鼎等上市公司紛紛發佈公告,擬出售或轉讓部分房産。據“新華視點”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今年1月以來,至少已有15家上市公司發佈出售房産相關公告,明顯多於去年一季度。

  4月8日,三泰控股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出售位於成都市金牛區蜀西路42號的部分工業用地使用權及地上附屬房産,涉金額1.69億元;3月28日,深圳惠程公告擬處置公司名下的34套房産,初步測算總價約5021.57萬元。去年以來,隨著房地産市場升溫,已有逾百家上市公司出售房産。

  清華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劉洪玉等專家以及多名券商分析師、資深會計師認為,對於31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總數來説,賣房産的上市公司雖然數量並不算驚人,但上百家上市公司密集賣房,並不完全屬於正常的市場現象。

  “雖説其中一些交易是正常市場需求的房産買賣,但以賣房的方式提高企業凈利潤,通過賣房美化公司業績、‘保殼’的投機現象肯定存在。”中國民生銀行地産金融事業部研究規劃部總經理付強説。

  從表面看,上市公司公告顯示的賣房理由大多類同,主要是為了盤活企業資産,增加流動性資金。如3月24日發佈售房進展公告的科融環境稱,補充生産經營所需的流動資金,減少融資需求,降低財務費用等。但在客觀上,賣房行為確實使部分上市公司實現了“業績增長”“保殼”等目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賣房之外,還有一些上市公司正在買入房産。如,步長制藥在3月28日發佈公告稱,為解決員工住宿、用餐、會議等需求,擬以不高於1.8億元的價格購買215套普遍商品房、108套地下儲藏室、350個地下車庫等。

  賣房成部分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捷徑

  為什麼賣房可以美化報表?“如果房産是以固定資産名目入賬,房産升值無法體現在報表裏。”一位證券公司研究所研究員説,通俗來説,固定資産名目下,一套房子沒賣的時候賬上也許只記了200萬元,但因為過去幾年房價上漲,賣掉就可以得到500萬元的賬面資産,顯著改善財務報表狀況。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樓市的快速發展,使房地産成為市場可靠的“投資品”。房地産的升值,使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賣房迅速獲取大量流動資金,不僅可以快速增加凈利潤、美化報表,對於一些主業不振的上市公司來説,賣房産甚至可以讓企業“轉危為安”。

  ——為轉型創造條件。如,主營服飾産品的希努爾,2016年就曾出售位於北京的房産,為上市公司貢獻凈利潤4500多萬元,使企業當季利潤實現增長的同時,為企業轉型電商行銷提供了資金與空間。

  ——使上市公司賬面價值迅速翻倍。如,三泰控股此次擬出售的房産賬面價值為7882萬元,但以目前的評估價賣掉便可使賬面價值增加近億元;青海華鼎擬出售的12套物業,賬面值僅為976萬元,評估價值已達3738萬元,增值率達282.96%。

  ——部分公司靠賣房撐起收入“半壁江山”。如三泰控股2016年度營業總收入不過10.38億元,如此次賣房交易順利,即可獲得約1.69億元的收入;深圳惠程2016年營業收入只有2.88億元,但上述34套房産可套現5000多萬元。

  ——賣房“保殼”。*ST人樂因連續兩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負,2016年4月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在出售長沙天驕福邸物業項目後獲得4.06億元,最終在2016年度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6048.06萬元,目前已申請撤銷退市風險警示。

  需警惕房地産非理性繁榮對實業的衝擊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就有逾百家上市公司出售房産,轉讓金額超20億元。Wind資訊截至13日的統計顯示,去年有116家上市公司的凈利潤不足千萬元,不抵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部分地區一套住宅的總價。房地産的非理性繁榮已經對實體經濟有所衝擊。

  專家表示,目前的情況下,不能給上市公司賣房下“投機炒房”的定論,但樓市高企顯然吸引了各方大量資金,也吸引著上市公司的資金在樓市裏進進出出。如果此類事件大量發生,會導致資金脫實向虛,不利於經濟發展,需要警惕。

  “上市公司賣房現象一方面反映的是資本市場的投機行為,另一方面反映的是樓市價格虛高。”深圳紫金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陳紹霞説,上市公司經營賺不到錢,賣掉一套房子就能賺幾百上千萬元,樓市非理性繁榮會誘使部分上市公司偏離實業,形成資金脫實向虛的風險。

  而且,為了獲得更大的業績或利益,上市公司賣房活動還有可能産生“灰色空間”。業內會計師認為,上市公司賣房並不屬於正常的商業現象,上市公司有可能與評估師合謀,在公司需要時,做高房地産估值,以獲得更好的售價,增加房産轉讓收益,“助力”業績增長。

  陳紹霞建議,針對上市公司賣房現象,監管層需要做的是把資本市場監管做好,打擊市場中各類違法違規的投機行為,並通過IPO常態化等方式,讓“殼”資源失去價值,通過多種方式引導資本市場回歸價值投資,使上市公司能聚焦主業,引導資金脫虛向實。

  另一方面,專家也建議要從房地産行業入手,引導資金脫虛向實。“上市公司賣房現象,從一個側面説明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有所失衡。如果任由房地産行業吞噬大部分信貸資源、社會資金,經濟增長潛力將會受到傷害。”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説。

  目前,一些積極信號正在顯現。今年3月份以來,包括北京、廣州等眾多熱點城市都出臺了新的限購政策,調控手段不斷加碼;去年以來,IPO常態化等資本市場規則不斷完善,監管力度不斷加碼。樓市、股市形勢都有所變化,上市公司賣房現象也將有所變化。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