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順豐控股被掌摑快遞員敲鐘:希望你有社保和股票

2017年02月28日 09:19:28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曾經表示永不上市的順豐速運也借殼成功了,這宣告了快遞行業上市拉力賽正式告一段落。

  2月24日,一向低調的順豐速運創始人、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衛現身深交所敲鐘。站在王衛身邊的,是曾經在北京剮蹭事件中被掌摑的順豐小哥。溫情的一幕,在朋友圈廣為流傳,這也被各方解讀為王衛體貼下屬的象徵。

  表面看起來十分光鮮,但是和王衛並肩而立的快遞小哥,在面對深交所陌生的大鐘和對借殼上市這一模糊的意象時,又會作何感想。

  截至昨日收市,順豐控股已經連續收穫三個漲停,股價也上漲至60.73元。按當前股價算,王衛身價約在1639億左右。有媒體報道,“再來兩個漲停,王衛身價就要趕超馬雲!”

  資本的魅力就在於此。而作為快遞員行業蕓蕓眾生中的普通個體,在資本的翻雲覆雨中,被掌摑的小哥又得到了什麼呢?有企業合規用工所繳納的社會保險麼?有作為股權激勵的股票麼?收入漲了麼?

  就快遞行業現狀看,基層的快遞員能有社保的,已算是貴乎稀有;能獲得股權激勵的,更是極為罕見。

  業內人士爆料稱,100多萬快遞從業人員中,90%的人沒有勞動合同和五險一金,有的連底薪也沒有。人民日報調查結果也顯示,快遞員沒有社保已成為行業潛規則。首先,快遞員行業人員流通性比較大,部分快遞員認為,簽合同、繳社保一定程度了約束了其自由流動。所以,很多快遞員寧願選擇“幹一天拿一天的錢”。還有一個因素,近8成快遞員均來自農村,對於正常的勞動保障權益的認識並不明晰。

  反過來,行業普遍認為,快遞員的用工成本正在成為快遞公司的心頭大患。

  日前,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就表示,一方面中國部分地區快遞人力成本已經佔服務總成本50%—60%,直營企業的包袱越來越重,技術淘汰低端人力是未來五到十年的趨勢。另一方面,行業趨勢正在體現物流大數據平臺將成為超級物流大腦,物流向智慧方向轉變。

  楊達卿還預測,如果順豐不採取措施節省用工成本,五年之後,34萬人的快遞員隊伍,將成為順豐巨大的包袱。

  其實,不管是順豐的直營模式,還是圓通、申通、韻達的加盟模式,快遞員都有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看看硝煙尚未散盡的圓通速遞。從去年年底到今年2月份,圓通陜西、合肥、北京三地先後曝出因員工待遇、加盟店難以盈利,出現站點關停、快遞員罷工等一系列事件,坊間甚至還不乏“圓通快要倒閉了”的傳聞。

  當然,這必然好事者庸人自擾罷了。一家市值750億的上市公司,怎麼可能會因為關閉幾個站點、幾個快遞員罷工而倒閉呢?不過,圓通的現身説法也給快遞行業上了生動的一課。

  快遞員罷工事件讓圓通叫苦不迭,這也側面影響到了圓通速遞在資本市場的表現。2月13日起,圓通速遞連續6個交易日收跌。從去年11月4日最高價到昨日收盤,圓通速遞實際控制人喻會蛟夫婦身價已縮水238億左右。

  所以,不管哪家快遞公司,都請不要虧待了快遞小哥。同樣,希望陪身價超過1600億的王衛敲鐘的快遞小哥,您能有社保;也希望,快遞公司能主動為近百萬快遞小哥送上一紙正式合同,一份社會保險。

  因為,快遞行業不僅僅是屬於資本家狂奔突進的名利場,也應該是快遞員分享行業發展紅利的大時代。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