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屢在研報上栽跟頭 長江證券風控管理遭質疑

2016年10月27日 09:48:28  來源:法治週末
字號:    

  資料圖

  券商研報在市場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近幾年,不少券商在研報方面屢出問題,原因究竟是什麼

  法治週末記者 馬金順

  法治週末實習生 徐依祿

  近日,長江證券再次因研報問題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10 月 17 日 早間,長江證券曾發佈了一篇題為《通策醫療 (600763) :業績平穩,啟動旗艦口腔醫院項目》的研究報告,報告點評稱,“三線業務齊頭並進,潛力巨大:公司充分利用網際網路 + 優勢,打造三大線上線下業務平臺,分別是輔助生殖的存濟網路醫院平臺、三葉兒童口腔醫院平臺、牙齒正畸的隱秀雲平臺”。因此,報告對於通策醫療的經營狀況較為看好,給出了維持“買入”評級。

  然而,這樣的一份利好的點評報告,通策醫療並不“領情”。

  當晚,通策醫療發佈澄清報告表示,經核實,報告中所表述的“輔助生殖的存濟網路醫院平臺”是屬於公司關聯方杭州海駿科技有限公司 ( 以下簡稱“海駿科技” )( 海駿科技實際控制人與公司實際控制每人平均為呂建明,故構成關聯關係 ) 的全資子公司江蘇存濟網路醫院有限公司的主要業務,並非通策醫療的業務。

  同時,報告中所表述的“牙齒正畸的隱秀雲平臺”是屬於通策醫療關聯方海駿科技的全資子公司杭州一牙數字口腔有限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並非通策醫療的業務。報告中所表述的“三葉兒童口腔醫院平臺”是屬於通策醫療關聯方海駿科技的參股子公司上海三葉兒童口腔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

  換句話説,長江證券研報所述的三項業務均非通策醫療公司業務,而是其關聯公司的業務。

  長江證券為何會在研究報告中將上述業務張冠李戴,法治週末記者聯繫長江證券方面,其公關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最近確實有相關問題的新聞,長江證券內部正在核查情況,目前還沒有過多的消息。

  曾因研報問題被處罰

  其實,長江證券在研報方面栽跟頭並非首次,今年年初,長江證券曾因研報問題受到中國證監會湖北監管局的處罰。

  今年 1 月 23 日,長江證券曾發佈了一份《關於收到中國證監會湖北監管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的公告。公告顯示,湖北證監局認為長江證券在開展研究報告業務時,存在內部控制不完善的情形。最終湖北證監局責令長江證券在 2016 年 2 月 1 日 至 2017 年 1 月 31 日 期間,每 3 個月對公司研究報告業務增加一次內部合規檢查,並在每次檢查後 10 個工作日內向湖北證監局報送合規檢查報告。

  除此之外, 2015 年,長江證券還曾因研報違規而被證監會出具警示函。

  證監會官網資訊顯示, 2015 年 5 月 4 日晚 ,多家網路媒體轉載了內容涉及“長江證券研報預測三季度或提高印花稅”的文章,引起市場廣泛關注。而後,證監會于 5 月 6 日 對長江證券相關研究報告的製作、審批和發佈等情況進行了合規性核查。

  從檢查情況看,媒體轉載內容來源於 5 月 4 日 長江證券發佈的題為《上證成交可上 1.4 萬億,創業板已達巔峰——從交易成本看當前市場系列之二》的研究報告。

  證監會在檢查中發現,長江證券未與轉載機構簽訂協議,未明確轉載責任,致使轉載機構篡改了研究報告標題;研報報送審核人員不符合公司內部規定,未能嚴格執行其內部管理制度。

  最終,證監會認為長江證券內部控制制度未能有效執行,並違反了《發佈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定》,最終對長江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此次長江證券研報出現問題之所以引發市場熱議,除與其研報屢出問題有關外,還與其之前出現的奇葩研報密切相關。”某券商分析師表示。

  該分析師所説的“奇葩研報”,是指市場關注較高的長江證券金融工程分析師覃川桃 ( 市場人稱“桃子姐” ) 發表多篇研報,比如《你大媽不是你大媽,你大爺還是你大爺》《俠之大者,為國接盤》《愛有多傷人,才能夠銷魂》。

  不過,對於此類研報,監管層已於今年 4 月發文要求整治。

  風控管理遭質疑

  法治週末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因為研報問題被上市公司“打臉”並非長江證券一家。

  2016 年 6 月 20 日 ,廣發證券發佈一則《興發集團 (600141) :市值處歷史底部,電子化學品業務有待重估》研報。研報稱, A 股上市公司興發集團為“被忽視的電子化學品集大成者”,其估值位於底部,業績反轉彈性大。而當晚,興發集團發佈公告稱,目前,公司生産經營正常,不存在應予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資訊,近期公司也未接受廣發證券等機構調研和媒體採訪。

  就在剛剛過去的 9 月,證監會針對研報中未審慎使用資訊、數據測算過程不嚴謹、引用資料未標明來源等問題,對三家券商進行點名。

  券商研報在市場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近幾年,不少券商在研報方面屢出問題,原因究竟是什麼?

  “研報出現問題在行業內是比較常見的一個現象。”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向法治週末記者分析説,“研報問題層出不窮,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分析師個人的問題,有些分析師可能因水準不高而作出問題研報,有些分析師或許為了利益等而故意去做具有誤導性的研報;二是券商內部對研報的審批管理問題。”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也表示,近年來,券商烏龍研報、奇葩研報頻出,背後或是一些研究員為了“名和利”,因為一旦在市場博出了名氣,就將意味著名利雙收。雖然並不能夠説所有撰寫這些研報的券商人員都是為了名利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抱有這樣目的的一定不乏其人。

  法治週末記者近日從中國證監會湖南監管局官網獲悉,方正證券因為發佈研報相關人員廖蕾無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並且公司未對其資格進行合規審查而被湖南證監局採取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

  今年 6 月 14 日,安碩資訊發佈公告披露,因其董事長、董秘等人聯合分析師對公司網際網路金融業務進行誤導性陳述,證監會決定對該公司、董事長高鳴、董秘曹豐等分別給予警告、罰款 60 萬元、 30 萬元、 20 萬元的處罰。

  有分析認為,如果券商內部審核嚴格,可能也會避免部分問題研報的流出。

  據民族證券分析師曹鶴介紹,每個券商對研報都會有審批流程,有的是審核小組組長審批,有的是需要經過研究所所長、副所長的審批,另外還會有合規審核。

  某券商內部人士也表示,研報風控至少有兩層,即券商內部研究部門有專門小組來從字面上和寫作上進行把關,然後再通過風控部門進行法律層面的把關,但各個券商機構的風控不太一樣。

  監管層監管趨嚴

  在曹鶴看來,問題研報頻出,一方面對投資者的利益會造成損害,另一方面也可能會讓投資者對券商機構及其研報的專業水準産生質疑。

  宋清輝更是直言:“這種烏龍研報帶給投資者的危害是直接和令人憤慨的,因研報導致投資受損的投資者,應拿起法律訴訟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家券商連上市公司基本的業務都沒有搞清楚,可見水準多麼的堪憂。”

  公開資料顯示,在長江證券“烏龍研報”發佈當日,通策醫療一改往日低迷態勢,盤中出現放量漲停的情況。截至當日收盤,通策醫療漲幅為 8.02% ,收于 35.41 元 / 股。

  而在通策醫療發佈澄清公告次日,即 10 月 18 日 ,策醫療股價又“逆市”回落,截至當日收盤,股價報收 35.07 元,跌幅 0.96% 。

  宋清輝認為,對券商這些研報監管層該下大力度管管了,部分奇葩研報、烏龍研報、虛假研報已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券商研報的品質和規範程度亟須提升,還市場以清朗的投資環境,保護投資者利益不受到不法券商研報的損害。

  其實,法治週末記者了解到,券商研報存在諸多問題,已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今年 4 月 20 日,上海證監局、北京證監局先後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發佈研究報告等業務行為的通知》,其中要求禁止用低俗、誇大、誘導性、煽動性標題或用語來誤導投資者,並且上證所表示,將行業研究報告對股價的影響納入資訊披露監管範圍。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