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台灣網>聚焦策劃

紅包大戰 一地雞毛

2015年02月13日 16:05:00  來源:台灣網綜合
字號:    

  2月11日起至羊年春節假期,電商“紅包大戰”拉開大幕,支付寶錢包、微信、微博、QQ、百度錢包等各種智慧手機軟體、網路社交平臺派送數億元現金,很多網友喜呼“今年的紅包搶不完”。作為頭一炮,2月11日10時,支付寶開啟了送1000萬現金活動。不少網友表示整個辦公室都在9點59分停下手中的工作,等候遊戲開始。但遊戲結束後,都以“好可惜,沒有戳中中獎的紅包”的畫面告終。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吐槽:“把螢幕都戳碎了,卻啥都沒有。”

與時俱進 進擊的紅包

  每到除夕夜,小輩們就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據説古時候這些錢是用來嚇走叫做“祟”的妖怪。漸漸地,春節給紅包發展成了一種習俗,這裡面還寄託了親人和朋友間的祝福和好運。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和發展,人們相互之間拜年的方式從電話、短信到微信,也在不斷更疊著。

  去年春節,手機紅包開始成為過年的一個新亮點。數據顯示,去年除夕夜參與紅包活動的總人數達到482萬人次。其中最高峰出現在零點時分,瞬間峰值達到每分鐘2.5萬個紅包被拆開。領取到的紅包總計超過2000萬個,平均每分鐘領取的紅包達到9412個。

  這樣的火爆場景讓馬雲稱其為“偷襲珍珠港”,有媒體稱,微信紅包一個春節相當於支付寶幹了八年,微信線下支付通道被迅速打開。

  這樣的現實自然讓支付寶感到不爽,畢竟最初紅包模式的發起來自支付寶的“雙十一”。

發紅包成網際網路企業標配

  今年,“搶紅包”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標配,如果某個企業沒被網友在搶紅包後稱一聲“土豪”,就意味著失去了一次最好的曝光機會。

  第一波搶紅包浪潮是支付寶錢包。據了解,從2月11日到2月19日,支付寶將和品牌商戶派發6億元的紅包,其中現金超過1.56億元,購物消費紅包約為4.3億元。

  據介紹,QQ將在春節期間一共派發總價值30億的紅包,發放時間從小年夜持續到除夕。QQ紅包分為明星紅包和企業紅包,每個明星有1小時間的時間,前半小時用戶要給明星點讚,後半小時正式開搶。在除夕,QQ還會聯合企業一起為所有用戶發福利。每個賬號每個時段整點可以搶一次企業紅包,機會不可積累。

  雖然微信並非是紅包的首推者,但憑藉去年春節期間帶動起的“紅包風”後來居上。2月11日9點,微信春節紅包正式開啟,用戶通過微信搖一搖的方式可以搶到總數量為2500萬個的現金紅包。據了解,在春節期間微信將聯合各類商家推出春節“搖紅包“活動,將送出金額超過5億的現金紅包(單個最大紅包為4999元),以及超過30億卡券紅包。

  除了微信、QQ、支付寶三種紅包之外,新浪微博、優酷、陌陌、快的打車、無秘、京東、貓眼電影、百度、國美等公司也紛紛加入戰局。

發紅包 意在爭奪移動支付市場

  上百億的紅包正飛往消費者的口袋,但最終獲利的依然是那些跑馬圈地的網際網路巨頭們,是對移動支付市場的爭奪。

  QQ負責人毫不掩飾地表示,紅包就是各家為了搶奪移動支付的市場,“以支付寶為例,以前是通過電子商務的方式讓用戶養成支付習慣,通過紅包則可以找到新的吸引用戶的突破口和機會。”

  對於微信來説,企業紅包同樣是推廣微信支付的好機會。從用戶發紅包、搶紅包、提現或者消費,都需要用到微信支付功能。可見,微信與春節聯歡晚會的聯合發紅包將會給微信支付帶來更多的用戶。

  有業內人士表示,移動支付是基礎的能力,後續會建立起相關的商業生態模式,無論是微信、手機QQ、支付寶錢包,移動支付都將會是基礎,未來在接入更多的商業模式之後支付能力會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而對於其他紅包大戰中的參與者來説,無疑是想通過此次機會做一把娛樂行銷,在搶紅包的用戶中形成一輪口碑傳播,以此增加用戶粘性。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種娛樂行銷的手段,紅包的優勢在於使消費者産生強烈的參與感,搭著春節這個特殊節日的順風車將被賦予更多祝福意味和互動樂趣。

網上搶紅包 “認真就輸了”

  從各家紅包大戶的規劃來看,除夕夜無疑是重中之重,但在那個關鍵的界點來臨前,支付寶卻為這場紅包大戰開了個壞頭。

  2月11日10時,支付寶開啟了送1000萬現金活動。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吐槽:“把螢幕都戳碎了,卻啥都沒有。”“太坑爹了”、“浪費感情”。更有大批用戶到支付寶錢包的微博下面留言:“騙子!差評!”“看到大家都來罵你,我就放心了。”

  絕大部分網友入手的是各種代金券,卻引發了更瘋狂的吐槽。明明首輪拿出了1000萬元現金紅包和N多商家消費券,技術還嘔心瀝血地把搶紅包設計成了打地鼠模式,結果最後支付寶錢包成了那只人人喊打的“地鼠”,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因為國內大多數消費者都已經被商家的打折券教育過一次了,線上下的餐館,吃一百返三十已經成為固定的打折模式,然後為了使用這30的代金券還需要再花100元。顯然這並非真金白銀的代金券引發了消費者的反感,在他們看來,這種跟大街上白送的宣傳冊一樣的代金券根本就沒有意義。

  大多數用戶看來,這只是一場遊戲,可以搶也可以不搶,搶到了哈哈一笑,搶不到一笑而過。搶紅包搶來的錢,都不夠過年給小孩子發紅包,不必因為搶紅包上火,更別因為搶紅包而造成了資訊泄密。〔更多詳見〕

中國人,你為什麼愛搶紅包?

  那麼問題來了:明知道靠搶紅包發不了家,人們為什麼還愛搶紅包?

  答案一:時間成本太低。閒著也是閒著,與其替上帝操心世界末日,替汪峰操心大舅子,不如搶點紅包買個茶葉蛋吃,回頭默默發在朋友圈,還可以低調地炫個富。近年人們看到網路上粉絲行銷風生水起,“耍猴技術哪家強”只是表像,其實粉絲行銷的真實基礎是億萬網民低廉的時間成本。網際網路時代的人心最容易收買,只需要一個抽獎,一個紅包,你去看看馬雲微博下有多少人認爹就知道。

  答案二:圖個熱鬧。你會發現,有些分明很有錢的土豪,也熱衷於在各個群裏搶紅包。他們不是葛朗臺,只是把搶紅包當成一種集體活動。花錢湊熱鬧的事都有無數人願意幹,何況不花錢還有小錢賺。實踐證明,只有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最懂中國人,像搶紅包這種“移動支付創新”,矽谷想破腦袋都想不出。

就是個玩!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