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爛鳳梨”折射農産品電商之困

2016年05月27日 09:31: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幫幫果農!某地西瓜大面積滯銷,虧本賤賣。”如今在網際網路上,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呼籲。何止是西瓜,荔枝、馬鈴薯都經歷過。眼看著它們快要爛在田間地頭的時候,不少電商會來幫扶。然而,好心也可能辦了壞事。

  近日,網路電商“笨鮮生”幫助廣東徐聞縣銷售鳳梨,賣出六十萬斤,卻因包裝簡單、運輸過久等原因,導致鳳梨爛掉,幾近虧損。“爛鳳梨”事件持續發酵,反映出了農産品電商火熱發展的背後,諸多困局仍待破解。

  火熱而粗放:

  農産品電商仍在“蹣跚學步”

  5月24日,名為“笨鮮生”的商家在天貓的旗艦店內,已經沒有任何果蔬類商品。活動資訊顯示,商家為了幫助徐聞縣果農破解滯銷難題,十斤裝的鳳梨,29.9元包郵,共賣出6萬份。但是買家卻差評如潮,他們稱,收到的鳳梨大部分甚至全部都已經壞掉。

  是農民坐地起價、摻雜熟果,還是物流運輸不暢?“爛鳳梨”事件再次把農産品電商推上輿論浪尖。

  “這次活動初衷是好的,但是農民沒有擺脫虧損,還背上罵名;商家費了力又賠了本,還要善後;消費者收到的,卻仍是爛鳳梨。一件原本善意的事情,成了各方都受損的買賣,這樣的結果不是我們想要的。”徐聞縣某鳳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如約説。

  徐聞縣鳳梨事件折射出我國農産品電商發展面臨的困局。

  隨著“網際網路+”大潮到來,“下鄉”成為電商們的共同目標,也成了他們新的重要的增長點。

  然而,繁華背後,農産品電商成長的煩惱依然不少。《2014—2015年中國農産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國內農産品電商接近4000家,但僅有1%盈利,另外的7%巨虧,88%略虧,4%持平。

  “在政策的推動下,作為農業電商的重要分支,農産品電商也迎來發展潮頭。然而,與一般電商相比,農産品電商還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缺少充足的營養與成長的法則,其實很難走遠。”俺有田創始人徐曉峰説,在資本市場趨冷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玩家出局,僅在上海,2015年就有十幾家涉農電商“死”掉。

  在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看來,農産品電商在推進農業産業鏈、價值鏈建設、創新農産品的儲運、銷售、加工上創新前景可期。然而與普通電商相比,農業電商卻是一塊“難啃的骨頭”,農産品附加值很低,而物流、保鮮成本高,有的情況下甚至超過商品成本,這些都是涉農電商發展中需要面對的挑戰。

  風口與關口:

  農産品電商要過五關

  “看上去很熱鬧,做起來卻很難。”談到目前的經營現狀,農産品電商創業者張啟聲感慨,雖然不斷有資本和新的創業者“扎堆”涌入,不知不覺中,之前的諸多從業者因虧損退出、關閉平臺。

  一直以來,我國小農戶的生産方式呈現盲目化、碎片化態勢,銷路往往是最大難題。在中國社科院資訊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看來,電商對農業的改變,一是突破了市場局限,二是突破了資源限制,為農産品行銷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如今,作為風口浪尖上的農産品電商,已處於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

  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司長李景龍指出,三國演義裏有“過五關、斬六將”,當前要搞好農産品電子商務,也有五關要過。

  “物流關、人才關、産品關、秩序關、經營關是農産品電商面臨的障礙。”李景龍具體分析説,由於農村流通基礎設施薄弱,需求點散、量小批次多,企業在物流配送等方面的經營成本較高,導致農村流通行業的利潤率偏低,投資回報週期長,農村流通企業經營壓力普遍較大。

  “很多經營者理解,農産品電商就是簡單將農産品從集貿市場轉到網際網路,從而出現小而散的問題,組織化程度不高,無法形成品牌化效應。”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指出,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於農産品規模化、産業化生産程度不高。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快遞服務營業網點在鄉鎮一級的覆蓋率只有70%,同時農産品冷鏈配送體系建設較為滯後。2014年水果蔬菜、肉製品和水産品的冷鏈流通率分別為15%、26%和33%,制約了生鮮農産品的網上銷售。

  “農村電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不是‘一哄而上’,最後‘一哄而下’,企業有合理的利潤是必要條件。”李景龍説,因此,要適應農村特點,創新經營理念和模式,採用聯營、合作等方式,有效整合資源,降低成本。

  升級與重構:

  讓農民和電商不再雙受傷

  當前,涉農電商遇到了不少困難和挑戰,但同時,更多的創業者認為,他們已經找到了問題癥結所在。

  業界人士指出,農村電商這片藍海,有著極為複雜的一面,但又有足夠的魅力和潛力,這也是各大農業電商對其競相追逐的原因。

  正因如此,自2012年以來,國家多次出臺支援農産品流通的政策,鼓勵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等現代資訊技術,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鮮活農産品網上批發和網上零售。今年的一號文件也明確提出“加強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建設”,這些都為未來農産品電商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農産品電商發展之路任重道遠,大部分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它的冰山一角,還沒有意識到冰山下的暗涌細流,未來發展還需進一步轉變思路。”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孫利軍指出,農産品電商要實現良性發展,不僅僅是農産品生産單個環節、幾個企業的事情,而是整個産業鏈的整體升級與重構。其中,如何創建農村的基礎設施之網、誠信之網、金融環境和創業環境之網變得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産業健康發展,才能讓農民和電商不再雙受傷。

  在未來的産業升級和重構中,政府應扮演怎樣的角色,承擔怎樣的職責?“最重要的工作是營造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如基礎設施、基本培訓,以及相應的支撐體系”,汪向東表示,軟環境則包括“政策體系、法律保障和必要的監管服務”,以及做好産品的網路化、供應鏈、追溯體系等。

  宋洪遠則認為,網際網路需逐漸滲透到農業,進行一種源頭改造和重構,也需要農業的適度規模化來支撐。這其中,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和企業的大力支援,也需要理念創新和模式創新;不僅需要農業産業升級和農業現代化、標準化,更需要大量的新農人、農技師與職業農民共同努力。(本報記者 李 慧)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