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展望"十三五":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破解"賣難""買難"

2016年05月10日 16:2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破解“賣難”“買難”

  新華社記者劉羊旸

  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當前,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結構性的供過於求與供給不足並存。

  業內人士認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任務。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發展。積極引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支援優勢産區加強棉花、油料、糖料、大豆、林果等生産基地建設。

  “這幾年,城鄉居民農産品消費需求快速轉變,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顯著增多。”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説,我國農業産銷不對路問題日益顯現,農産品大路貨多,優質的、品牌的還不多,“賣難”“買難”並存。

  在韓長賦看來,“十三五”時期,關鍵是適應農産品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需要,做好加減法,增加高端有效供給,減少低端無效供給,推進農業供給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使生産更好地適應市場。

  “十三五”開局首季,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

  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

  對玉米結構進行調整:鞏固提升玉米優勢區産能,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面積;

  調整優化佈局,把非優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調減下來改種大豆,推行玉米和大豆輪作,並將提高單産、品質、效益作為重點;

  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逐步發展壯大,一二三産融合互動。

  “農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深化農村改革為新動力,以綠色發展、提質增效、探索機制為方向,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尤其是要做好統籌糧食生産穩産能、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工作,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的品質效益和競爭力。”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説。

  近日,農業部印發了《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對“十三五”時期主要作物品種結構和區域佈局作了總體設計,其目的是引導各地按照科學的、生態的和可持續的要求,按照功能區的佈局,進行科學調整。

  據介紹,該規劃的總體考慮是,保口糧,保穀物,穩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的自給水準,同時要保障蔬菜的均衡生産供應。

  據各地反映和農業部農情調度分析,今年玉米結構調整已有良好開局。預計全年玉米種植面積呈減少趨勢。

  在對種植業進行結構調整的同時,推進畜牧業結構調整,以生豬佈局優化和發展草食畜牧業為重點。總的考慮是,穩生豬、促牛羊、提高資源環境匹配度,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十三五”時期,漁業結構調整也將穩步推進,其重點是保護資源和減量增收。推動漁業不斷向産業鏈高端延伸,生産出更多質優價廉的水産品。

[責任編輯:王亞靜]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