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人民幣匯率強勢運作 囤匯企業感受“多麼痛的領悟”

2017年06月21日 08:36: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人民幣匯率強勢運作

  囤匯企業感受“多麼痛的領悟”

  近日,一些企業的財務總監們很糾結。人民幣匯率在5月底6月初的大幅跳升,令一些大量囤積外匯的公司叫苦不迭。如今,隨著美聯儲加息帶動美元小幅反彈,多位受訪銀行外匯分析師建議,企業可把握交易的窗口機會,擇機適當結匯。

  知名外匯專家韓會師對記者表示,必須動態考慮人民幣利率、美元利率和人民幣貶值潛力三個要素,在人民幣貶值速度趨於下降的情況下,除非人民幣與美元利差有大幅收窄的潛力,否則長期持有美元未必理智。

  “考慮到上週五後半夜公佈的美國樓市數據不佳,同時,美國經濟企穩不如預期,無法對美國加息和‘縮表’形成支撐,美元下半年大概率會步入下行通道。”招商銀行外匯分析師李劉陽對記者表示。

  “早些看多人民幣匯率就好了”

  相隔不過半個多月,某公司財務總監王某的賬上就平白無故“少了”200萬元人民幣。王某原打算在5月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6.86附近將美元結匯成人民幣,可是不知怎麼手就松了,當時想著“美元6月加息可能性大,等等看人民幣匯率會不會下調”。可是,人民幣匯率沒等他多想就迅速跳升。而如今,王某想想就覺得鬱悶無比。儘管近日美元加息靴子落地,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還是在6.82附近走穩。

  王某所在的企業是做外貿紡織的,賺得的外匯總歸是要換成人民幣、用於國內生産支出和消費。“眼看著國內人民幣理財的收益率都有4%以上,美元留在賬上還不如早些換成人民幣呢。”

  比他更鬱悶的還大有人在。“年初公司沒有在6.99附近把2億美元結匯換成人民幣,現在人民幣匯率升值到6.82,現在結匯就要虧3600萬元人民幣,這無異於變相增加了財務費用。”一家對外加工企業的財務人員小吳對記者表示“壓力山大”。

  這些公司的老闆往往希望獲得匯率兌換的收益,並把外匯損益納入內部考核機制,這讓小吳這樣的財務人員更是愁上加愁。

  “經歷了5月底6月初人民幣的大幅跳升之後,如果繼續選擇囤積外匯,一旦人民幣再次升值,公司賬面必然很難看。”韓會師對記者説,要知道5月底6月初的升值是突然發生的,而從目前我國每個月都不大的結售匯逆差數據看,人民幣的確不能排除再次升值的可能。

  企業可擇機結匯

  “對於當前的人民幣匯率波動,國有銀行的自營盤買多人民幣熱情高,成交量放大。此外,民營企業選擇結匯,將美元換成人民幣的熱情也已迅速上升。”外匯交易員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近期,多家銀行外匯分析師都在建議客戶考慮擇機結匯。不過,市場中總是存在猶豫者。一些企業老總還是糾結于“等等看美元會反彈到什麼位置,會不會有更好的結匯時機”。

  究其原因,“美聯儲這次不但加息了,而且比較明確地提出了縮小資産負債表的計劃,如果美元後市繼續反彈,人民幣延續6月15日和16日的腳步繼續走弱並非不可能。”韓會師對記者表示。

  然而,“人民幣匯率就是在市場猶豫糾結中毫無徵兆地漲起來的。若是人民幣匯率在不知不覺中升值到6.7附近,估計又會有公司腸子都悔青了。”一位外匯交易員對記者説。

  那現在究竟該不該結匯呢?對此,韓會師建議,由於長期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很高,因此以投機為目的、過長時間持有外匯未必是好選擇,遇到人民幣階段性低位,及時落袋為安可能更為穩妥。此外,“還必須動態考慮人民幣利率、美元利率和人民幣貶值潛力三個要素,在人民幣貶值速度趨於下降的情況下,除非人民幣與美元利差有大幅收窄的潛力,否則長期持有美元未必理智。”韓會師説。

  韓會師補充道,2017年上半年,由於人民幣總體資金成本呈上升趨勢,人民幣理財的收益率至少比2016年平均上升了0.5個百分點。綜合來看,企業在2017年6月結匯的總收益與從2016年初一直持有人民幣相比,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優勢。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