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銀監會副主席:不能因亂象和風險就停止金融改革創新

2017年06月21日 08:20:14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王兆星:不能因出現亂象和風險就停止金融改革創新

  “相對於經濟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而言,我國金融改革不是過快,而是相對滯後;我國金融創新不是過多、過度,而是相對不足。”在昨日開幕的“2017陸家嘴論壇”上,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的一番話厘清了當前金融監管與創新如何協調的迷思。

  王兆星説:“不能因為出現一些金融亂象和風險,就動搖和停止所必須進行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加強金融監管、治理金融亂象,防範金融風險與深化金融改革、推進金融創新並不是矛盾對立,而是辯證統一。”

  當然,在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的同時,也應注意,“不能為改革而改革,為創新而創新”。經濟的健康發展是金融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金融改革與創新都應服務於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增強支援實體經濟的動力和能力。

  辯證地來看,金融的安全穩定也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和保障。王兆星強調,必須把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穩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穩中求進。

  目前,我國金融業總體安全穩定。銀行業方面,不良貸款比例仍處於較低水準,同時抵禦風險能力也很強。目前,我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仍然在170%以上,資本充足率在13%以上,都處於較高水準。

  不過,金融業具有較強的親週期或者順週期性,當經濟進入調整和下行期,以及經濟進行結構調整過程中,前期所積累的一些金融風險會不斷暴露,同時也會出現一些新風險,甚至會出現各種金融風險疊加。

  對此,王兆星表示,必須把強監管、減杠桿、防風險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好地結合起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與成功,經濟結構調整的順利完成,才可最終實現經濟的健康發展和金融的安全穩定。

  對下一步的改革,王兆星提了三點想法:

  首先,要通過深化改革使銀行業金融機構真正構建起高效、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風險的管控體系、考核評級體系、激勵約束體系,以及業務創新體系。

  其次,通過深化改革真正構建起科學有效、具有逆週期、動態調節功能的金融宏觀審慎的管理體系,實現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監管政策的有機協調和聯動。實現利率調控、信貸調控,撥備調控、資本調控以及市場流動性調控,具有逆週期調節的宏觀金融管理體系,以有效防止各種泡沫的形成,防止金融危機的發生以及給經濟造成的重創。

  第三,通過深化改革真正構建起一個完善高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包括金融監管政策和金融監管標準的統一協調體系。建立機構監管、功能監管、影子銀行監管、市場監管,以及金融消費者保護加以相互協調全覆蓋的監管體系。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