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兩市僅有90多家公司退市 兩大原因導致退市難

2017年05月19日 08:33:47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2017年5月16日,深交所對*ST新都依法作出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由此,*ST新都將成為2017年A股市場第一隻退市股。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重要基礎性制度,對於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優勝劣汰、提高上市公司品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新股常態化發行的情況下,業界對於退市更是寄予更大期望,認為“有進有出”才是一個健康證券市場的狀態。

  對於資本市場的監管,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的態度是“依法監管、全面監管、從嚴監管”。而“三個監管”的內容,必然要涉及資本市場的方方面面,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就是其中一個方面。

  近年來,隨著相關制度不斷完善,日漸常態化的退市機制,顯示出中國資本市場不斷走向成熟。但是,與成熟資本市場相比,我國資本市場的退市制度仍需要不斷完善。回顧A股市場的退市歷史,自2001年退市制度建立起,兩市總計退市公司僅有90余家,年均退市率約0.35%,而成熟資本市場年退市率一般在6%以上。

  退市難,難在哪?有分析人士認為,其一是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其二是不成熟的市場及其投資者對退市概念股炒作充滿預期,甚至期待有加,間接造成退市難。

  儘管難,但該退市的公司還是要堅決讓其退市,因為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對於推動資本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的形成意義重大,一方面將給上市公司帶來警示作用,驅使上市公司更關注經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績差股、“殼資源”的炒作,實現公司價值的合理回歸;另一方面,也能抑制投資者的投機心理,向投資者傳遞重質重實的理性投資理念。

  同時,我們還要做到退市常態化。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不管是上市也好,退市也罷,都應該成為常態化,常態化是市場化的基礎。我們看到,如今,新股發行已經常態化,退市同樣要常態化,因為這是市場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

  當然,政府也一直在致力於完善退市制度。比如,新“國九條”定調退市制度,明確指出,“建立健全市場化、多元化退市指標體系並嚴格執行”。證監會更是堅定地舉起了退市制度改革的大旗,對A股退市制度進行了根本性改革,將現行單一的退市標準改造為多元化、市場化、對稱化的退市標準。2014年,證監會正式發佈《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這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退市制度,再次明確了改革目標是進一步健全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功能,實現上市公司退市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常態化。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成熟,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以及在“三個監管”的模式下,A股中的“不死鳥”會越來越少,未來退市將成為一種常態。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