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最低價中標背後腐敗鏈:中標後不斷以各種理由增加工程款

2017年07月05日 09:29:4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斬斷“最低價中標”背後的腐敗利益鏈

  有媒體在江蘇、湖北、四川等三省對100多家實體企業進行調查時發現,“最低價中標”成為企業集中詬病的問題。網民表示,“最低價中標”這種指揮棒“重價格、輕品質”,不僅為假冒偽劣産品的氾濫提供了溫床,還容易形成腐敗利益鏈條。要逐步改變“最低價中標”模式,健全市場出清、失信懲罰、招標追責等機制,為招投標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

  惡意低價競爭誘發品質危機

  網民表示,“最低價中標”影響正當競爭,降低産品品質,還會埋下重大安全隱患。有網民指出,“最低價中標”就是在招標投標時,誰的報價最低就由誰中標的評標方法。它的好處在於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建設資金,使招標人達到最佳的投資效益,但同時也為假冒偽劣産品的氾濫提供了溫床。

  網民“盤和林”認為,為了在“最低價中標”情況下仍然有利可圖,一條看不見的“低價中標—偷工減料、使用低價劣質材料”或者“低價中標—中標後不斷以各種理由增加工程款”的腐敗利益鏈條悄然形成,利益鏈條上的官員、企業家依然有豐厚的利潤。

  “在‘重價格、輕品質’的指揮棒下,往往是造假者勝利,優秀者出局,産業鏈從下游向上游惡性傳導,影響正當競爭,助長以次充好,甚至埋下安全隱患,‘劣幣驅逐良幣’效應盡顯。”網民“謝鴻瑞”説。網民“顧陽”稱,當前,我國尚未建立全國範圍內完善的履約和信用評價體系,即便中標人出現違法失信行為,也會因為資訊不對稱而相安無事。過低的違法成本,成為低價中標行為滋生的土壤。

  強化品質監管健全懲罰機制

  一些網民建議,應儘快取消商務標“唯低價是取”和“最低價中標”模式,推動投標價格逐步回歸合理水準,促使行業競爭回歸到品質、技術和服務的賽道上來。

  網民“顧陽”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仍在於強化品質監管。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之手”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的品質意識;另一方面,也要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加快誠信體系建設,真正把好品質關口。

  網民“郭振綱”表示,推行品質興國戰略,需要企業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創新之路,“最低價中標”成唯一標準與此相悖。撥亂反正,需要細化相關法律規定中的評標原則,使“最低價”與市場價更協調;建立科學合理的行業成本價格體系,防範惡意低價投標;健全失信懲罰機制,嚴懲那些為自身利益在招標中弄虛作假、中標後以次充好的企業,為招投標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

  (記者 明航 整理)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