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解碼海航海外收購:2年完購28項目 一半融資來自境外

2017年05月25日 08:32:47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解碼海航海外收購:兩年完購28個項目,一半融資來自境外

  來源:澎湃新聞

  愛爾蘭人Domhnal Slattery曾經和海航集團首席執行官譚向東坐在一起,暢想將Avolon做成全球最大的飛機租賃公司。

  2016年1月8日,當時全球排名第十的飛機租賃公司Avolon的首席執行官Domhnal Slattery,接到海航集團(以下簡稱“海航”)高層打來的越洋電話:“很高興你成為海航大家庭的一員。為了展示對Avolon發展的重視,我們會立即向你提供12億美元的資金。”

  打動Slattery的是,當時海航剛剛宣佈完成對Avolon的資産交割。

  如今,總部設立在愛爾蘭都柏林的Avolon旗下的910架飛機,每天被全球各地的航空公司使用著。

  在海航的海外資産佈局中,Avolon只是一個縮影。總部設立在瑞士蘇黎世的全球領先的航空餐配公司Gategroup,其2.8萬名員工,每天在33個國家160個服務點忙碌地生産航空食品。全球最大的機場地面服務公司Swissport的6.2萬員工,忙碌于48個國家280個機場,提供航班地面服務、機場安檢管理、乘客值機等服務。如今,它們都隸屬海航係。

  海航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3月底,海航已交割完成的海外投資項目共28個,總額約255億美元(約合1760億元人民幣),涉及航空、酒店、物業、金融等多個領域。最新消息稱,海航已于近日增持德國最大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德銀)股份,持股比例升至9.92%,成為德銀最大股東。

  伴隨著海航“看似瘋狂”海外收購行動的,是外界從未停止過的對其資金鏈的擔憂。創業容易守業難,海航能否管理好自己大手筆收購的眾多海外公司?公眾也在期待著它的表現。

  逾萬億的總資産和59.4%的負債率

  海航起步于實業,現金流充沛,信用評級良好。鉅額銀行授信和境外融資渠道,是其海外資産佈局“底氣”的重要來源。

  3月23日,國家開發銀行與海航簽署服務協議,國開行將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支援海航建設三亞新機場及相關配套工程。4月1日,海航與中國光大集團簽署協議,光大集團將為海航集團提供不超過700億元戰略合作額度。

  另據澎湃新聞獲悉,海航海外投資並購資金的融資方面,境外融資比例約佔50%。

  海航方面稱,公司在海外投資並購上的邏輯是,始終以國家戰略為根本出發點,近年來尤以服務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實施方向。而在産業佈局上則緊密圍繞航空旅遊、現代物流、金融服務三大支柱産業及其上下游關聯産業開展境外投資和並購。

  海航方面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確認,公司2016年底在總資産體量逾萬億的情況下,負債率下降至59.4%左右,“這得益於在資本市場引入戰略投資者,以及自身設法提升企業經營品質。”

  海航表示,資産負債率受行業、企業發展週期等多方面影響,作為快速成長的企業且業務涵蓋航空運輸、金融、房地産等眾多高負債率行業,其資産負債率連續7年下降。

  海航投資方面表示,在匯率波動、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下,在資産運營方面,通過有效穩定被收購公司的經營團隊和經營模式,並多方給予資源支援,同時採用多種金融工具進行風險對衝及規避,確保資産良性運轉。

  快速、精準的海外收購

  海航方面介紹,在開展境外並購時,該公司堅持的原則是:始終圍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進行佈局;充分利用境外融資渠道,確保經營規模增長同時資本結構持續優化;符合國家政策法規要求,獲得監管部門審核及支援;圍繞航空旅遊、現代物流和現代金融服務三大核心業務開展上下游産業鏈精準投資,打造豐富全産業鏈;瞄準“皇冠上的明珠”,提升行業地位及話語權;防控風險,投資境外成熟市場,確保收益可期。

  澎湃新聞了解到,海航集團主要通過三類方式獲取海外收購機會。第一類來自全球知名金融仲介機構、行業協會或政府組織的推薦;第二類來自目標公司自身發佈的公開轉讓或招標資訊;第三類由海航集團及下屬産業集團或平臺公司根據産業發展需要,制定投資方向及標的標準,自主開展或委託仲介機構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合適的目標。

  看準收購對象後,海航出手常常“又快又狠”。事實上,作為被收購的一方,Avolon、Swissport等公司談及最終選擇加入海航體系的原因時,都不約而同的提到海航的“執行力”。

  在洽購Avolon期間,有多家公司向Avolon拋出橄欖枝,但Avolon最終選擇了投入海航的懷抱。

  2015年9月7日,海航集團旗下渤海租賃(000415)公告,公司斥資25.55億美元並購Avolon Holdings Ltd.100%股權。

  “選擇海航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看此舉能否給公司的股東帶來最大的利益。”Domhnal Slattery向澎湃新聞表示,幾家收購方中,海航在産業背景上最具優勢,做決策的速度很快,可以很快支付定金。

  對海航來説,給Avolon這樣的待遇也有著自己的考慮。海航集團派駐Avolon的副首席執行官莫凱翔認為,Avolon加入海航的一個獨特優勢在於,航空業本就是海航的主業,海航董事局多數成員對航空業有20多年的經營,對航空非常了解,因此海航在收購Avolon的時候,“決心非常大,戰略非常清晰。”

  2016月4月,海航集團以每股53瑞士法郎的價格公開要約收購公眾持有的Gategroup公司股份。在海航方面看來,這一收購的完成,將有助於增強海航在航食産業的能力,與航空客運業務及目前國內航食業務産生協同聯動效應。同時,投資發達國家的航空配套産業,也有利於吸收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促進中國民航業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Gategroup首席執行官Xavier Rossinyol也表示,Gategroup看中的是海航的能動性和行動力,“尤其是在所投資並購的企業中,海航能夠迅速地將自己的優勢資源提供給這些所投資的境外公司。”

  不強求被收購企業全盤接受海航文化

  有錢買海外企業是一回事,有能力管理好海外並購的企業又是另一回事。無論是在洽購時還是在投後管理等階段,海航強調的是給被並購的企業以“信任感”。

  管理公司投資的海外企業時,海航會大量使用國際化和本土化管理團隊,只從國內派駐少量核心人員參與經營管理,並通過實施文化融合、業務整合和團隊激勵等手段,推動境外企業並購後的整合與發展。

  海航方面告訴澎湃新聞,海航高度重視投後管理,通過加強業務整合等方式使被收購企業與海航現有業務充分協同互補。海航通過加強三會治理、優化組建管理團隊,選派既有的同一産業或相關産業的優秀管理人員進行交叉任職,擔任被收購公司董事或高管,確保境外企業生産經營遵循集團整體發展戰略。

  “若被並購企業管理先進、業績卓著,則盡可能保留原有管理團隊,集團通常僅派遣財務管理人員進行財務監控、行政輔助管理人員負責業務協同管理。”海航方面稱,若被並購企業管理混亂、業績持續低靡,則會果斷重組管理團隊,選派有豐富經驗和業務專長的管理人才擔任要職,同時保留原有業務骨幹、根據需要補充人才。

  莫凱翔告訴澎湃新聞,把被收購的海外企業的管理團隊納入海航平臺裏,是海航一個重要的管理理念。“給所收購海外公司的管理團隊一個大的平臺,比給他們更多的錢更有效。”莫凱翔表示。

  除了經營層面的協同,被收購的海外公司與集團文化方面的契合也是海航看重的。

  2016年3月,海航董事局主席陳峰就飛到都柏林,在Avolon待了整整一天,給Avolon的員工講了海航的企業文化,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從那之後,陳峰手書的海航《同仁共勉十條》就挂在了Avolon總部前臺對面的公司文化墻上

  海航方面同時表示,公司尊重被收購企業原有文化,使其與海航文化自然融合。但絕不強求其全盤接受海航文化。海航宣稱,截至目前,海航與被收購企業之間,“從未因文化衝突發生不和諧事件。”

  由於多數被收購企業進入海航體系才1-2年,雙方業務、人員、資源等方面的協同大多尚未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以致目前很難評判海外投資並購的效果。

  海航有一套完整的標準評測境外收購的成效。據海航方面透露,在基礎經營數據方面,海航將投後目標企業的短期績效與投前的分析預測進行比較分析,若存在明顯下行偏差,則搜尋原因解決問題。而在統籌管理方面,海航每年召開兩次高層管理會議,期間有專場的集團董事局境外投資專題會,聽取新並購企業經營情況彙報,回顧和評價投後管理工作,解決當前存在的重大問題。

  海航方面告訴澎湃新聞,當被並購企業進入穩定經營期後,海航還會將其納入集團預算管理,用系統的生産及財務指標評估其經營績效。

  中國市場吸引力

  中國市場,是吸引Avolon、Swissport等加入“海航係”的一個共同因素。

  部分被收購企業,已經因海航強大的資源和業務網路受益。海航派駐的Swissport運營副總裁柏斌透露,海航目前正在與Swissport做一些業務整合,如果整合成功,每年將給Swissport帶來10億-20億元的收入增長。“對於Swissport這種去年和前年的營收基本持平的成熟企業而言,10億-20億元的收入增長對應的5%-10%的收入增長率是很可觀的。”柏斌補充説。

  海航派駐Swissport的執行副總裁劉鵬表示,海航入主Swissport一年半以來,尊重Swissport自己的文化,允許公司的運營團隊自己去尋求突破。對Swissport而言,加入海航,除了發展亞洲地區及中國市場作為主要的目標之外,它的産品線進一步豐富,“與海航接觸之後,可能一些新的業務發展機會是Swissport此前從未想到過的。”

  Gategroup首席執行官Xavier Rossinyol認為,與海航的夥伴關係對Gategroup“至關重要”,這種關係可以讓Gategroup增加進入中國及亞太區的機會、拓展與海航旗下企業的新商機,以及尋求海航在航空及相關行業的技能和專長。

  加入海航體系後,Avolon即加強了對中國市場的關注。Avolon在中國香港設立了亞洲地區總部,在上海設立了辦事處。Avolon首席執行官,愛爾蘭人Domhnal Slattery去年在中國前後待了8個月。今年3月,Avolon發佈了《絲綢與財富之國—中國航空市分行分析》報告。為了形成這份報告,Avolon的研究團隊與中國民航局官員、航空公司負責人,以及數據供應商多次交流。

  主動走出去

  在並收購企業通過海航的資源加碼中國市場時,海航也在嘗試自己“走出去”。2016年3月,海航宣佈由其自建自管的海外首家高端五星級酒店——布魯塞爾唐拉雅秀酒店開業。

  據了解,布魯塞爾唐拉雅秀酒店整體設計風格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茶藝、祥雲等元素,每間房間都放置中國傳統書法繪畫作品或瓷器工藝品,從餐飲到住宿到服務,到處都能感受到濃濃中國風情,在有著“歐洲中心”之稱的布魯塞爾,特色十足。

  海航在“一帶一路”沿線也有佈局。

  2015年9月,有海南航空(600221)運營的中國與捷克之間的首條航線北京=布拉格航線成功首航。捷克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是中東歐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海航開通航線後,東航、川航等也陸續開通了上海、成都直飛布拉格的航線。

  中國直飛布拉格航線的開通後,布拉格機場乃至布拉格的商業格局都為之一變。海南航空布拉格辦事處總經理郭凱華透露,布拉格機場主動找海南航空希望一起搞活動,機場免稅店已經配備會説中文的店員,免稅店提出給海航的乘客發放優惠卡。“免稅店收銀臺前排長隊的基本都是來自中國的遊客。”郭凱華稱。

  除了北京直飛布拉格,海航集團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構建了一條“空中大通道”。北京-曼徹斯特、北京-特拉維夫、重慶-羅馬、西安-羅馬,多條航線的開通真正實現了“互聯互通”。

  截至目前,海航共運營國際航線200條,其中聯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相關地區的國際航線已達65條。

  海航還在“一帶一路”關鍵通道、重要節點設立區域航空公司。目前已佈局法國藍鷹航空、迦納AWA航空、南非Comair航空、巴西Azul航空、澳大利亞維珍航空、葡萄牙TAP航空、烏魯木齊航空、福州航空、廣西北部灣航空、桂林航空、長安航空等。針對海南國際航線的運營,海航以海口、三亞兩個國際機場為支點,促進中國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空中樞紐。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