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蘋果分成“讚賞”的底氣在哪?

2017年05月24日 16:11:35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蘋果公司要求微信等入駐iPhone App Store的APP,將讚賞支付納入到In-App Purchase,並且蘋果公司要求分成30%左右,如拒絕改變,蘋果則會拒絕發佈其APP的更新,甚至將其從App Store上下架。此前微信已經屈服,取消讚賞功能,而知乎、映客等APP則按蘋果的要求更改付費規則。

  蘋果公司霸道的舉措,在中文世界“贏得”了廣泛的批評以及對其濫用壟斷地位的指責,很多人認為蘋果什麼都沒有做,就要拿走“讚賞”的30%,沒有道理。也有評論認為用戶對微信的偏好相對剛性,如果微信被蘋果下架,用戶會拋棄蘋果手機。

  首先,iPhone有沒有壟斷地位?反壟斷一般採用市場份額來定義的,《反壟斷法》規定,單一經營者市場份額超過50%可以認定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凱度(Kantar)行動通訊消費者指數表明,截至2017年1月的三個月中,中國城市裏安卓系統市場份額佔83.2%,處於上升趨勢,蘋果的iOS僅佔16.6%,從品牌來看,蘋果整體的市場份額比華為要少10%,僅略高於小米手機。既非壟斷,自然談不上濫用壟斷地位。

  其次,蘋果並非什麼都沒有做就要參與“讚賞”的分成。蘋果在智慧手機行業創造了App Store的新模式,有蘋果才有微信、知乎、映客;有蘋果,這些App才能接觸到客戶,同時設計導向的iPhone是絕佳的身份界定的道具,容易成為炫耀品,吸引的是消費升級的顧客,吸引的用戶也不會斤斤計較,花錢大方,移動網際網路的應用,開發者總會傾向優先開發iOS,因為這裡的用戶更有價值。內容創造者與App的憤憤不平毫無道理,沒有蘋果,他們接觸到現有打賞用戶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

  再次,指責蘋果的霸道無助於我們理解蘋果背後的商業模式,我們更應該關心蘋果為什麼有能力做到這些事情?有意思的是,蘋果雖然遠沒到壟斷的市場支配的地位,卻“壟斷”了整個市場的利潤:蘋果的營業利潤多年超過全行業總利潤的90%,甚至可能因為其他製造商出現虧損,利潤佔比超過100%。雖然蘋果的市盈率並不高,但市值已經超過中國五大國有銀行之和。

  我們可以用産品售價與邊際成本的差值和售價的比值(勒納指數)來衡量産品的市場勢力(Market Power),可以更好的展示産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蘋果的利潤規模顯示了其市場勢力遠超其他産品。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國內主題公園那麼多,但唯有上海的迪斯尼才能賺大錢,賣女士手袋的廠商那麼多,一千塊錢就可以買一個Coach,但愛馬仕的鉑金包卻能賣出十萬塊,這並非壟斷所致,而是市場勢力不同。

  消費者對産品的忠誠度使得蘋果可以從整個行業中攫取租金,攫取租金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門。手機晶片廠商高通也擁有較高的市場勢力,其晶片的定價並非基於晶片本身,而是廠商生産手機的整體售價。

  更瘋狂的政策遊戲是廠商任天堂創造的,任天堂是蘋果手機模式的老師,紅白機面世以後,任天堂除了自己開發遊戲,還吸納第三方遊戲廠商一同開發,挾用戶的忠誠,任天堂要求第三方廠商購買自己的開發平臺、要求審核遊戲品質、要求遊戲廠商按約定比例繳納權利金、要求預繳權利金等,甚至曾經要求分享遊戲的智慧財産權。

  我們也要看到,沒有權力干預形成的較高的市場勢力並不值得過分擔心,因為江山代有人才出,任天堂曾經不可一世,但先後被新力、蘋果擊敗,曾經的電腦晶片霸主Intel,市值也被高通超過,維護品牌的市場勢力並非易事。我們也希望中國能涌現出幾家蘋果、任天堂這樣對行業有統治力的廠商。

  (作者繫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