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媒體評景區“零門票”:需建立旅遊收益再分配的合理機制

2017年05月17日 14:04:27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隨著第七個“中國旅遊日”臨近,跟旅遊相關的新聞又熱了起來。日前,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對外宣佈:自5月19日起,天台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取消國清景區門票,免費開放。

  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景區免門票表面上是大酬賓,其實“另有所圖”。圖什麼呢?圖人氣,圖口碑,圖轉型。對景區而言,最寶貴的莫過於人氣,而免收門票對遊客而言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取消門票乍看之下是在“割肉”,做賠本生意,實則省下了一筆鉅額宣傳費用,不僅名利雙收,還能改變“門票依賴”,倒逼轉型升級。在這方面,杭州西湖景區就是最好的例子,自西湖2003年免費開放以來,遊客人數不斷上漲,不僅景區實現增收,還直接帶動了杭州旅遊産業的發展。

  對於取消門票,遊客總是喜聞樂見。不過盤點近幾年的新聞,會發現各地景區儼然已經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有的拿自己開刀,拆除圍墻,推動免費或低價開放;有的則在“門票經濟”的路上漸行漸遠,不斷圈地設卡,門票越來越高。當然了,取消門票的還是少數,“漲價”出現的頻率更高。

  那麼,“零門票”模式能否推廣?應該説,取消門票是群眾的呼聲,從長遠來看也是大勢所趨。在大眾旅遊時代,景點旅遊正發展為全域旅遊,“門票經濟”正向産業經濟轉變,而取消門票正是拉動全域旅遊的重要方式。不過,從當前實際來看,並非所有景區都適合免收門票。比如分析免費開放的先行者,都是諸如西湖這樣的知名、成熟景區,它們名聲在外、人氣爆棚,上下游配套齊全,不必以門票安身立命——這樣的“資質”,國內很多景區目前並不具備。

  此外,在門票取消的背後,也絕非下個決心那麼簡單。一方面,景區從收費到免費,需要政策配套。景區取消門票,意在吸引遊客,延長行程,進而帶動交通、飲食、購物、住宿等鏈條上産業的發展,説白了就是犧牲“小利”,做大蛋糕。但大蛋糕怎麼分,這是個問題。從杭州等地的經驗來看,景區免門票需要建立一個旅遊收益再分配的合理機制,由政府財政對景區進行“回報”。這樣的機制,各地有沒有?

  另一方面,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關鍵還是看觀念。不客氣地講,當前很多景區除了圈一塊地坐收門票,有點“技術含量”的行銷、管理創新根本就不會,所以也就不樂意自砸飯碗。還有,不管是發展全域旅遊還是壯大旅遊産業,都需要政府部門謀篇佈局、整體推動。

  (原標題《景區“零門票”要過幾道坎?》)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