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7年前出臺政策:北京老舊住宅加裝電梯何以姍姍來遲

2017年04月21日 09:35:16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北京一座“年齡”超過30歲的老舊居民樓,終於結束了沒有電梯的歷史。電梯開通後,老年居民將坐著“垂直公交車”上下樓。

  這也是北京市老舊居民樓加裝的首部電梯。這部電梯是何種模樣?加裝過程都經歷了什麼?近日,《法制日報》記者趕赴實地探訪。

  單元樓加裝外挂電梯

  這部電梯加裝于北京市海澱區大柳樹路5號院,一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目前房地産仲介挂出來的二手房價格大約為每平方米10萬元。

  採訪當天是週六,天氣晴朗。記者趕到這裡時已近中午,太陽照耀之下,熱氣逼人,氣象部門的數據顯示,當天氣溫最高達到31.1℃,成為2017年以來最熱的白天。

  大柳樹路5號院一共有兩棟東西向的居民樓,6層高,共計9個單元。

  走進院子,一條小道將兩棟樓南北分開,小道盡頭右拐,就是加裝電梯的6單元。

  這是一部外挂式電梯,加裝在單元樓門外,通體為白色,從一樓直豎至6層。據介紹,電梯的轎廂部分緊挨樓門東側,從樓根兒到電梯最外端,深度1.9米,並不妨礙樓前道路通行。

  單元門是一扇藍色的防盜門,門是開著的。走進單元樓內,左首是電梯,直行是樓梯。

  記者按下電梯的按鍵,電梯門應聲打開,只見轎廂內部1米見方,白色的裝飾,電梯按鍵面板安裝在正對著門口,側面離地不到1米高的地方,加裝了一根扶手。

  這部電梯是刷卡式,必須先刷卡,才能按到達層數字按鍵。

  此時,樓上傳來“哐”的一聲,過了一會兒,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走下來。記者上前問道:“請問,電梯什麼時候能用?”對方看了記者一眼,説:“不太清楚。”接著就離開了。

  此時,記者看到電梯右側樓道內張貼著一張“柳北社區老樓加裝適老電梯試點參觀告示”,上面説,今年1月中旬以來,來這裡參觀考察的人“絡繹不絕”,已經影響了居委會的正常工作和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根據該告示,由電梯的建設方某公司統一作情況介紹。樓內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平時有該公司人員在這裡,當天是週末,沒人值守。

  電梯怎樣和居民家門對接呢?記者沿著樓梯上樓查看,原來,電梯內的2層,對應著單元樓的2層半,以此類推。

  居民要乘坐電梯到3層,可以按電梯內的2層按鍵,到達單元樓2層半之後,走出電梯再沿著樓梯走半層到達3層。

  記者在這裡又碰到一位出門的居民,同樣問“電梯什麼時候能用”,得到的答覆也是“不知道”。

  政策早有但遲遲未落地

  據了解,北京市7年前就出臺了老舊小區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政策。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2010年10月,北京市住建委聯合相關部門制定印發《關於北京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的若干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已建成投入使用,且未設電梯的城鎮多層住宅,符合本意見條件的,可申請增設電梯。”

  該意見第三條規定:“住宅增設電梯,應當經用地權屬單位同意後,由本樓業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規定共同決定。同時,應徵得因增設電梯後受到採光、通風和噪聲直接影響的本單元業主的同意。”

  到了2012年3月,北京市出臺《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意見》,明確1990年(含)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實際條件允許的將增設電梯。

  北京市住建委房屋安全檢查數據顯示,本市可加裝電梯的老舊及新建住宅樓約有1.2億平方米、3萬餘棟、25萬個單元(含單位住房8萬個單元)。

  這種情況也並非北京獨有。

  《中國城市報》刊發文章稱,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測算,全國1980年至2000年建成的老舊住宅約80億平方米,7成以上的城鎮老年人口居住的老舊樓房無電梯,“高齡、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變得越來越困難”。

  但幾年過去,老舊小區多層住宅增設電梯一事,遲遲沒有進展。

  直到2016年8月,《北京市2016年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出臺,選取未列入棚戶區改造、房屋徵收範圍和計劃,未設電梯的城鎮4層以上住宅樓房作為增設電梯試點工程。原則上每區選取一棟1990年前建成投入使用住宅樓房,且總數不超過4個單元門。市財政按照加裝電梯購置及安裝費用的40%,且最高不超過24萬元/臺予以補貼。

  加裝電梯開始有了實質性進展。

  居民租賃電梯每月交錢

  據了解,這部電梯加裝在大柳樹路5號院6單元,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據該院內一位中等身材、兩鬢斑白的老年居民告訴記者,2016年9月,大柳樹北社區居委會開始與居民溝通加裝電梯一事,大家都盼著安裝電梯,上下樓都方便。

  這位居民説,本來試點加裝電梯的是1單元,但是當電梯井的大坑都挖好時,其中一戶居民表示不同意安裝電梯了。加裝電梯工程只好停下。

  記者在1單元門口看到,施工工人當時挖的坑已經被填上,突出地面的部分,被塑膠布遮蓋著。

  隨後,試點單元選在了該院6單元,該單元每層3戶,共計18戶。

  經居委會溝通,一個月內,該單元18戶都同意加裝電梯。2016年9月底,授權委託書得以簽署完畢。

  根據施工方給出的進度表:2016年10月,調檔老樓圖紙,方案設計和開工申報;一個月後,獲得開工許可,實地勘察地基,調整設計方案;再一個月,電梯基礎施工;今年1月,電梯主體施工;2月上旬,完成內裝及調試。

  “現在就等著驗收呢,一家一卡,刷卡坐電梯。”該居民告訴記者。

  公開資料顯示,這部電梯採取“免費安裝、有償使用”的服務模式。某公司投資建設電梯設施並擁有電梯設施所有權,為居民提供乘梯服務。居民支付使用費,享受乘梯服務。由公司負責電梯運營過程中的維修保養。

  前述居民解釋説,這部電梯相當於居民租賃的,總造價60萬元,按照20年的使用週期計算,2層以上每層每戶每月交錢使用電梯,2層每戶每月交70多元,6層每戶每月交300多元。

  他還告訴記者,等這部電梯“能坐”之後,其他單元的居民也盼著加裝電梯,“不但我們上下樓方便了,房子也增值了呀”。

  製圖/李曉軍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