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深讀剖析樂視病灶:生態理論是一劑毒藥 是所有危機根源

2017年03月06日 08:53:30  來源:中外管理雜誌
字號:    

  168億元的巨量資金進來僅拉了一個漲停,隨後即掉頭向下跌跌不休。顯然,樂視的問題不啻是資金的問題,更是系統與結構性問題。大部分人看到的樂視危機是表像,隱藏在背後的深層次問題才是本質。在我看來,樂視所有危機的根源只有一個,那就是:賈躍亭引以為自豪的“生態化反”模式。

  繼前一日大跌4.2%之後,3月3日樂視網股價再次大跌5.51%。樂視股價越來越接近賈躍亭的平倉線。

  一個問題不可避免地再度提起:為什麼168億的巨量資金始終刺激不起樂視股價?樂視股價持續、大幅下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多數人給出的答案是,這輪下跌和樂視網前二股東鑫根資本大筆拋售有關,當然還有其他解釋,比如,“樂視體育高層大批離職”,“亞足聯及中超停止與樂視合作”,“賈躍亭夫人甘薇控制的樂漾影視與樂視存在同業競爭”,“易到用車業務停擺”,“鑫根資本大筆拋售樂視股票”,“樂視印度公司裁員85%”……眾多負面資訊疊加在一起最終釀成了這場大爆發。

  的確,負面資訊如此兇猛,別説樂視,放在華為頭上恐怕也承受不起。

  但,這只是表面現象。

  在剛剛過去的兩個月,賈躍亭對外釋放了兩大重磅資訊:首先是一月初在CES發佈法拉第首款量産電動車FF91,其次是一月中旬聯合融創集團老闆孫宏斌發佈引入168億戰略投資。

  兩大重磅資訊均被賈躍亭寄以厚望,期待給持續下跌的樂視網注入絕地反彈的正能量。讓賈躍亭失望的是,FF91的發佈,市場幾乎未作任何響應;168億的戰投,勉勉強強拉出一個漲停,隨後持續下跌。

  當初信心滿滿的孫宏斌,一天就虧了不止3個億。

  前幾天,賈躍亭又對外釋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利好”——“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0股”,第二天樂視網報收3.67%,但第三天又跌掉了2.39%。

  現在的樂視網就是:不管你賈躍亭説什麼,市場就是不買賬。

  我估計賈躍亭和孫宏斌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到底為什麼。

  顯然,樂視的問題,不啻是資金的問題。

  有人説,以孫宏斌之聰明他不可能看錯的,事實是,孫宏斌真看錯了。

  我當時就在心裏問:那麼多樂視客戶前赴後繼到府討債,難道孫宏斌沒看到?到底哪根神經搭錯了才讓他選擇送錢到府?這顯然不是一個成功企業家應有的理性,難道他被賈躍亭“99%的人不看好的事情才可能成就顛覆”的情懷感動了?

  在投資樂視這件事上,我認為孫宏斌不僅不夠聰明而且還很愚蠢,他原本可以為他的150億資金找到更好的去處,他卻偏偏要撿起這個別人避之猶恐不及的燙手山芋。

  賈躍亭描繪的樂視之美,與公眾看到的樂視現實之間形成巨大反差,這個反差一再打碎公眾對樂視的信任,並最終導致人們對賈躍亭信心的喪失。從邏輯上講,如果孫宏斌的選擇是對的,那麼大多數投資者的選擇是錯了。你覺得,大多數投資者錯了的可能性大還是孫宏斌一個人錯了的可能性大?

  不可否認,賈躍亭是一個有情懷的人,這一點和羅永浩很相似。所不同的是,羅永浩沒有賈躍亭那麼膽大。賈躍亭的最大短板是缺乏戰略,勇有餘而謀不足,這讓他的不少決策看起來任性而莽撞,比如他非要做汽車。

  稍有獨立觀察能力的人都不難發現樂視企業戰略漏洞百齣,但賈躍亭仍然籠絡了眾多人才加盟。賈躍亭很大度,他的用人之道是給你很高的工資,然後許以誘人的期權或承諾。賈崇尚財散人聚,有點像《水滸》裏的宋江。

  賈躍亭最蠱惑人心的,還是他的“生態”理論,以及圍繞“生態”理論進一步演繹出來的“生態化反”。

  今天看,生態理論就是一劑毒藥。所謂“生態”,怎麼看都像五年前備受管理學界詬病的“非相關多元化”貼上了網際網路的標簽。當年,中國空調第一品牌春蘭就死於這種非相關多元化,沒想到,今天卻成了時髦。

  三十年前,“生態”又叫“企業辦社會”,那時的中國大型國營企業,基本上都是既辦企業又辦社會,學校、醫院、商場、公安局,一個都不能少。結果怎麼樣?差不多都死掉了,因為不適應社會發展。

  我一直認為,企業就是企業,切勿把自己當成政府,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已實屬難得,社會的事交給社會去辦,不要什麼事都做,也不要什麼錢都掙。

  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大生態,這個生態由一個個自然人和一個個法人構成。如果有人非要自己造出一個生態出來,十有八九是因為這個人缺乏對社會最基本的洞察。

  管理一個企業,好比少數幾輛車在一條高速公路上行駛,塞車的可能性不大;管理一個生態,好比許多車在一條高速公路上行駛,一輛車拋錨就可能導致整條高速公路堵塞。

  一個系統節點越多,這個系統癱瘓的可能性越大,樂視生態就是一個有眾多節點的系統。

  孫宏斌率領168億投資進來的時候我就説過,樂視的危機遠沒有到結束那一天,現在看正是如此。我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引發樂視危機的手機板塊很缺錢,但這個板塊始終沒有引入一分錢的投資,這實際上意味著樂視危機的病灶持續存在。賈躍亭不是説“生態化反”嗎,樂視手機的資金危機蔓延至樂視其他産業板塊,正是生態化反,不過我們更願意把它解釋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今天的樂視,形勢並不比孫宏斌2月份投資進來的時候更好,我們至今沒有看到168億元的投資給樂視帶來了什麼變化;相反,我們看到樂視體育這個原本雄心勃勃的板塊,形勢也出現了惡化。2017年的樂視形勢一定會好于2016年嗎?沒有人可以給出肯定的答案。

  今天的樂視,給人以總也跳不出魔咒的感覺。但這不意味著樂視已經沒有出路,只要樂視願意瘦身,樂視就有未來。今天的樂視,當務之急是砍掉汽車,不管賈躍亭內心多麼不捨。樂視體育也應該砍掉。甚至我認為,樂視手機也應該砍掉。

  總之,孫宏斌挑剩下的産業都應該砍掉,只保留樂視網、樂視電視、樂視影業三塊。這叫精兵簡政,死而後生。

  樂視原二股東鑫根資本的曾強也説過,樂視要想生存,賈躍亭必須做出改變。

  雖然樂視手機是引發樂視危機的罪魁禍首,但真正決定樂視生死的卻是樂視汽車。但我估計砍掉這塊賈躍亭做不到,因為他説過寧願為汽車而死。

  事實上,樂視三大優質板塊——樂視網、樂視致新、樂視影業,目前也潛伏著隱患。

  我們不妨分析來看。

  樂視最有價值的板塊當屬樂視網,這是賈躍亭事業的發源地,也是寄託樂視夢想的大後方,同時是賈躍亭操弄資本戲法的大舞臺。但是,這一塊相比于愛奇藝、騰訊、芒果等同業,優勢已被大大弱化。

  樂視網業績乍看還不錯,就是經不住仔細分析,外界普遍猜測,樂視致新(即樂視電視業務)有向樂視網輸送利益的嫌疑。

  再看樂視電視。過去四年是中國網際網路電視野蠻生長的四年,借助網際網路的“風口”,每個企業都不惜透支自己的企業信譽及産品信譽,這一幕和十五年前本土手機瘋狂透支未來十分相似。現在,越來越多人發現網際網路企業大多不靠譜,靠低價實現的增長帶給公眾的卻是一台臺低端“廣告電視機”。2016年第四季度,網際網路電視增速明顯下降,2017年前兩個月增速進一步放緩,我們有理由擔心,2017年有可能成為網際網路電視掉頭向下的一年。

  事實上,這一跡象在樂視身上已經顯現出來。2017年,樂視電視的銷售目標是700萬台,僅比2016年的600萬台銷量(600萬台是樂視電視2016年的銷售目標,是否完成外界尚不得而知)多出100萬台,增幅才20%,而2016年樂視電視的增長率目標是100%。顯然,樂視已經預感2017年對於網際網路電視將是艱難的一年。雖然700萬台的銷量目標和三大主流彩電品牌TCL、創維、海信動輒1500萬台以上的銷量相距甚遠,但仍然收到深交所發函質詢。

  過去,兩大因素支撐了樂視電視銷售:一是硬體超低價(甚至免費送),二是有競爭力的視頻內容。而今,這兩大支撐要素差不多已不存在。硬體方面,樂視電視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來連續提價,和主流彩電品牌相比已經沒有什麼價格優勢;視頻內容方面,已經被愛奇藝、騰訊、芒果等超越,對用戶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樂視電視還有什麼能支撐銷量快速增長?沒有了。

  但樂視電視的打法依然沒有改變,仍舊是一如既往的“講故事畫大餅”,今年講的叫“春天的故事”。

  事實上,樂視電視一齣生就先天不足,即無製造能力又無研發能力,乍看是一棵大樹,實際上這棵大樹下面沒有根系,經不起風吹浪打。

  這麼看來,樂視三大優質板塊——樂視網、樂視電視、樂視影業,至少有兩大塊不容樂觀。

  因此,不管樂視怎麼講春天的故事擬或夏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只要做不出實實在在的業績,説什麼投資者都不信你。

  這就是不管賈躍亭、孫宏斌想什麼招數,都止不住樂視股價下跌的原因。

  歸根到底,樂視有兩大病灶:一是樂視生態模式,這是樂視最大的病灶,是樂視所有危機的根源;二是樂視始終缺錢,不管引進多少錢都不夠花。第二病灶追溯下去,源頭仍在樂視生態模式。

  據《財經》統計,近年來樂視各種融資高達700億元人民幣(郎鹹平説800億元),這還不包括融創等後來投資的168億。如此天量的資金給公眾帶來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樂視呢?大家都看到了,就是今天這個千瘡百孔的樂視。顯然,樂視的問題不是資金短缺的問題,而是頂層設計就錯了,從根子上錯了。

  但賈躍亭不這樣認為。在那場與孫宏斌聯合召開的記者會上,賈躍亭堅稱樂視危機的發生是因為“背後有黑手”。誰都知道,沒有任何人能從外部摧毀一個企業,能摧毀一個企業的力量一定來自內部。從賈躍亭的表態看,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今天的樂視,越來越讓人擔心,假如樂視網股價持續深跌,賈躍亭將面臨平倉風險,這有可能從根本摧毀樂視。我們祈禱樂視下周不要再跌了!

  2016上半年之前的樂視,面臨的是發展的問題;2016下半年以來的樂視,面臨的是生死的問題。真正考驗樂視與賈躍亭的,則是2017年。

  樂視再也不要迷戀生態模式了,樂視必須來一場徹底的大瘦身,把經營森林的思維轉變成經營花園的思維。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