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金牌月嫂靠譜的少:無統一標準 從業人員良莠不齊

2016年12月09日 08:54:1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資料圖:學員參加月嫂培訓。中新社發 佟鬱 攝

  冬日的一個週六,寧夏銀川市婦幼保健院門庭若市。前來陪同妻子産檢的準爸爸韓虓順道看了看醫院對面的幾家月嫂公司。

  “預産期在明年1月24日,幾個月前就有親戚朋友幫著推薦月嫂,都是以個人名義入戶,可是既沒有協議也沒有資質證明,心裏真不踏實。”韓虓説,自己還是想從公司找個正規的月嫂。

  兩孩時代來臨,月嫂行業更加受人關注,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價格虛漲、好嫂難求、沒有職業認證和消費保障,月嫂行業正在面臨瓶頸。

  新生兒增加,月嫂檔期已排到了明年4月

  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預測,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新增可生育兩孩的目標人群約9000萬人,每年將新增300萬人口。

  需求量的激增,使得月嫂行業的工資水漲船高。在銀川市,大大小小的月嫂公司涌入市場,以銀川市婦幼保健院為中心,方圓500米以內的月嫂公司多達30家,僅醫院對面的一座辦公樓上,就挂了10多個月嫂公司的牌子。

  走進一家名為“瑞麗月嫂護理中心”的店面,墻面上挂著月嫂考核制度、等級分類、收費標準等內容。老闆盧瑞麗告訴記者,她是今年初才開的這家公司,就是瞅準了全面放開兩孩的商機,目前,公司月嫂的“檔期”已經排到了明年的4月份。

  “我自己生孩子的時候就通過家政公司請了月嫂,但當時的月嫂很多知識都不懂,經常做一頓臊子面讓我吃個兩三天。我覺得真正好的月嫂可不是這樣的,起碼應該懂護理、營養保健、心理疏導等知識,最好還能在做營養餐上有一手,所以我就想自己開家公司,通過更專業的服務贏得市場。”盧瑞麗滿懷信心地説。

  金牌、首席劃分隨意,行業缺乏統一標準

  只會做臊子面遠遠不夠,那到底什麼是專業的月嫂服務呢?盧瑞麗犯了難,因為現在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

  在“瑞麗月嫂護理中心”展示的收費標準中,將月嫂分為育嬰師、初級月嫂、高級月嫂、鑽石月嫂、皇冠月嫂、首席月嫂,且首席月嫂分ABC三檔,月收入從3800元到15800元不等。盧瑞麗坦言:“對於月嫂等級的劃分具體參照個人的學歷、工齡、經驗以及客戶的反饋評價。”

  在另一家運作10多年、以社會團體方式註冊的“好嫂子”月嫂服務機構,以月收入4800元到12800元的價格將月嫂劃分為9個等級。負責人王曉宏説:“評級標準也都是自己定的,比如只有幹夠10年、且連續3年的回訪都能得到所有顧客好評、無一投訴的,才能被評為金牌月嫂。像我們這樣的老品牌,能達到最高等級的月嫂也只有4名。”

  採訪中,記者發現,同樣是“金牌”“首席”,有的公司規定必須有10年的工作經驗,有的則是滿6年就有資格申請。此外,不同公司對月嫂等級的劃分也是五花八門。

  葛娟剛生完第二個寶寶,她分別在2009年和2015年雇過兩位月嫂,“月嫂工資、級別認證等都由月嫂公司和月嫂群體決定,且漲幅驚人,好像沒有一個正式的官方管理機構進行管理。我2009年請的金牌月嫂月工資3500元,到2015年聯繫那位月嫂時,工資已經漲到每月1.2萬元,而另雇傭的沒有級別證書的月嫂也得7000元。”

  記者還了解到,每家月嫂公司對新月嫂都有不同的培訓,培訓週期通常為上崗前7到10天,但基本都是企業內部邀請資深月嫂對新員工進行的培訓。缺乏統一的標準,正成為月嫂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

  服務難辨優劣,應對從業者強化培訓

  沒有統一的認定標準,帶來的是隊伍的魚龍混雜,服務的參差隨意,甚至不少月嫂會隨意跑單,整個行業隊伍的穩定性較差。

  據王曉宏透露,同一月嫂在A公司被定為8800元的四星月嫂,而到B公司則可能成為10800元的金牌月嫂,隨之而來還出現了月嫂甩了低價單去接高價單的現象。

  王曉宏介紹,並不是每一家月嫂公司都會與客戶、月嫂簽訂協議,有些原本定好的人選,一旦碰到更高的出價,就會産生臨時變動。月嫂接私單的現象也不好管控,顧客通常會把雇傭過的月嫂介紹給親戚朋友,有的月嫂也會因為不滿某公司對於自己的級別劃分和薪水待遇問題跳槽。諸多問題造成的惡意競爭對講規矩的公司形成一種衝擊,對産婦方也缺乏保障。

  標準不統一帶來的問題,還體現在服務的隨意上。

  正懷著第二個寶寶的扈瀟對此深有感觸,在她看來,誰有空,誰就是“金牌”。“我兩年前生大寶的時候就請過月嫂,雖説請的是金牌,可服務還是不能令人滿意,先後換了3個所謂的金牌月嫂,感覺水分太大,有得連基本的消毒常識都沒有,説白了其實是誰有空誰就是金牌。明年2月份我就要生二寶了,我這次決定不再請月嫂了。”

  面對消費者的質疑,一些資深月嫂也呼籲能夠提高門檻,規範標準,強化培訓。在一家公司做到金牌月嫂的趙姐告訴記者,近幾年月嫂行業火爆,由於準入門檻低,薪酬高,吸引了不少新人,簡單的評價標準,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對月嫂個體也不公平。

  其實,自今年2月1日起,為規範家政服務市場而發佈的《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品質規範》和《家政服務機構等級劃分及評定》兩項國標就已實施。

  根據“新國標”要求,月嫂分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和金牌級共6個等級。其中,“金牌月嫂”必須持有高級家政服務員、高級育嬰師、中級營養配餐員3個證書,同時還應具備48個月以上的母嬰生活護理服務工作經歷,可以對産婦進行心理疏導等條件和技能。

  然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國標”的出臺,只給出了指導方向,沒有強制要求執行,因此月嫂級別的認證主要由月嫂公司和月嫂群體所決定。趙姐也告訴記者:“各種證件花1000多就能辦,等級劃分是根據公司回訪的意見評定的。”

  一位業內人士坦言:“在過去的幾年中,月嫂作為家政服務的分支,與保姆的劃分並不明確,可實際上月嫂是一個更專業、更科學、更需要技能的行業。作為從業人員,我們也特別希望可以通過政府牽頭,組織統一的月嫂培訓和考試,讓從業者建檔立制,掛牌上崗,將月嫂等級劃分標準公佈,並由指定部門對月嫂市場進行監管。”(朱 磊 劉 峰)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