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網購古玩能保真嗎? 專家:資訊大浪淘沙 明清瓷器風險大

2016年12月02日 10:47:1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原標題:網購古玩能保真嗎?

唐 會昌四年澄泥硯

明 金蟾澄泥硯

  “閉門家中坐,貨從‘天’上來”幾乎是每個熟悉網上購物流程的現代人的日常體驗。著名古硯鑒賞家、硯雕家吳笠谷先生認為,網路古玩交易是一種大趨勢。隨著各類大型古玩交易市場的日漸式微,古玩商和收藏者都不約而同地在尋求新出路,而網上交易平臺無疑是順應時代的上佳選擇。吳笠谷的許多藏友,都體會到了這一新模式的便利和從中得到了收穫。網購古玩對於普通古玩收藏者更有諸多便利之處。

  專家遠端會診

  吳笠谷説:“網上購買古玩藏品看起來似乎像是閉眼撞大運,實際上卻是最能集合眾人的專業眼力共同考量的理性消費。”許多人擔心網上圖片與實物不符導致自己判斷失誤,但現在用手機、相機拍實物各個維度的高清大圖很容易,顯著特徵也會局部放大。這不僅有助於買家的獨立判斷,更可以將圖片轉發至各個專業網站論壇、微信群,或是熟識的專家好友,借助專業的力量來幫助鑒定。在資訊時代,業內專家不再像過去一樣遙不可及,許多業內人士也非常樂於為普通收藏者答疑解惑。每天都有古玩愛好者發一些圖片向吳笠谷諮詢真偽、品質及價值,他都會做出相應的專業解答。有一次,一位河北硯友微信發給吳笠谷一方古硯圖片,説硯是老輩傳下來的,搞不懂銘文。這方硯是用山東淄石做成的,隨形,古雅大方,有數十字的銘文和兩方印。銘文內容是某年某月作者拜訪畫友,見案上這方硯有意思就索要了。回到家中刻上一段銘文記錄下這方硯的美妙和來歷,落款只有一個“阜”字。吳笠谷仔細看了圖片,從硯的皮殼、銘文的字口包漿以及銘文書法的風格,斷定是清中期號南阜的著名書畫家、制硯大師高鳳翰刻銘收藏的一方傳世古硯,而且銘文是高鳳翰右手殘廢後用左手所刻,所以硯雖然有些殘損,但仍有相當高的收藏價值。

  有時候網購古玩也是一個跨界學習的好機會。比如古硯,匯集了雕刻、書法、繪畫、篆刻、文學等多個元素,術業有專攻,有的買家將局部銘文放大貼至專業書法論壇,請眾人共同探討銘文的文字內容、書法風格和時代特徵,很大程度避免了線下交易的盲點。

  資訊大浪淘沙

  網上古玩交易與古玩實體店相比,最大優點在於數量大、品類多、挑選餘地大。過去藏家要走遍大江南北淘寶。如今,線上拍賣預覽,古玩平臺推介,專業交流群分享,個人微信公號、微拍,大賣場式的多方資訊合流,雖繁雜,但收到心愛之物的幾率大大增加。

  吳笠谷為研究硯學收藏了很多古硯珍品。多年來,他輾轉于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曆盡艱辛。近年他也從網上淘到一些上品。他收藏的一方清代閩派硯雕大家董漢禹的風字端硯即是從交流群裏發現的。吳笠谷在研究硯史時發現,清代中期以福州為中心聚集有一批福建籍官僚文人熱衷藏硯,從而帶動了當地原來從事壽山石雕刻的工藝名家也兼刻硯臺,形成地域風格,吳笠谷定名為“閩派硯雕”。他陸續尋覓到多方“閩派硯雕”名家的作品,其中一方董漢禹的就是從網上發現的。這方硯是賣家發至專業交流群裏請大家品鑒,吳笠谷認定是真品,立刻買下。這方硯成為他收藏的“閩派硯雕”系列中很重要的藏品。

  吳笠谷的藏品中另外一方余甸所藏並題銘的青花端硯,也是從網上發現的珍品。這方硯是由江蘇一位古玩商從日本購回的。硯為隨形,硯面刻螭紋邊墨池,硯背刻楷書銘文:“大小青花,火捺叆叇。蕉白金線,是不一類。問大夫之富,數硯以對。甸銘。”左下鐫印“灌畦暇語”。這方硯集青花、火捺、蕉白、金線等端硯石材的各種精美石品于一身,尤其硯堂有一片玫瑰紫青花,更是美艷,形似金線火捺,這就是銘文中所比喻的眼鏡,古代別稱為叆叇。從工藝、包漿以及銘款來判斷,吳笠谷認為這是一方余甸的真品硯,著錄于余甸硯友林在峨所撰《硯史》。取書對照,銘文詞句、字體與印文都與記載完全相符。銘與石合,硯見史載,名家信物,彌足珍貴。

  巧用資訊的便利,無需舟車勞頓,耗時費神,一件件讓藏家心儀的古玩藝術品就借由網路輕鬆地送到了買家手上。網路的高效便捷在古董行業裏彰顯出它特有的威力。

  價格水分被壓縮

  吳笠谷親身體驗了古玩置於網路浪潮中的變化,他説最親民的變化是價格水分被壓縮,“價格相對透明是古玩網上交易趨勢中最顯而易見的優點。”一方面是網路平臺去掉了中間商的差價利益,也就是古玩行所説的“拼縫”,因此省掉了過手佣金、店舖租金等一些成本,直接讓買家面向賣家。另一方面,拍賣平臺的公開價格也成為可供業內人士參考的重要數據。網路交易一般比線下交易的價格低。吳笠谷説,有個藏友最近在網上花了四萬元買了一隻宋代建盞,釉色華美,品相完好,如果在古玩城買,起碼要八萬到十萬元。網購古玩的理想狀態,是讓古玩商和收藏者都儘量避免“瞎買瞎賣”的盲目狀態,真正做到物有所值。

  明清瓷器網購風險大

  網購古玩雖然有諸多便利,但仍有不可忽視的缺陷。吳笠谷提醒道,網購古玩固然便捷,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對古玩的品類要區別對待。適合線上購買的是外表包漿皮殼比較好辨別的器物,比如年份高的玉器、青銅器及古硯、古錢幣、碑帖拓本乃至書畫等。因為這些古器物一般都包漿清晰、風化明顯,而且容易出現磕碰殘損,更多顯露一些時代的氣息,給鑒定者留下一些可資考辨的資訊。而像明清瓷器這類藏品,網購則風險會大些。因為通過圖片只能鑒別其器型、圖案、文字等較顯著的特徵,而圖片拍攝的角度、光線、色差都會影響對其釉色、包漿的辨別,而且當今作圖軟體日益先進,都會導致對圖片判斷出現誤差。尤其是價格比較高的藏品,線上交易更要慎之又慎。

  科技改變人的生活方式,也在改變古董行業。近幾年,古玩藝術品交易不論是坐商還是行商都不景氣,這與網路上古玩交易日益興盛的衝擊有關。而網路這個平臺對於古玩交易的買賣雙方都是個削減成本、加速時效、面向大眾的開放空間。吳笠谷認為:這是古玩行業轉型的大好機會。當古玩撞上網路,希望這不是沉沒,而是華麗的轉身。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