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糧食年減産1500萬噸利於農民增收

2016年12月01日 10:53:52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北京商報訊(記者 蔣夢惟 林子)11月30日,國家發改委就《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情況舉行發佈會,針對業界擔憂耕地休養生息會影響我國糧食安全與農民收入的問題,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回應稱,按照糧食産量減少最多的年份來説,退耕休耕對糧食減産的影響大概是1500萬噸,佔比不足2.5%,仍在可控範圍內,未來,我國還將通過補助、增産等多種方式保障農民收入。

  吳曉表示,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國家發改委已經做了比較詳細的測算。“退耕休耕對糧食減産的影響,最高的年份大概是1500萬噸。按照我國糧食近幾年的年均總産量來算,1500萬噸在年均糧食産量中佔比不足2.5%,對糧食供給影響不大,完全在可控的範圍內,這也是促使我們下決心來進行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的前提條件。”吳曉説。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實際上,我國糧食儲量在最近幾年始終處於過剩的狀態。有業內人士估計稱,去年我國玉米、小麥、稻穀預計庫存超2億噸,創歷史新高,而去年7月,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也表示,我國出現了糧食産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的問題。

  胡定寰表示,在此背景下,退減耕地有助於緩解糧食囤積過多的庫存壓力,助力耕地休養生息。不過,糧食的産出數量與農民的收益息息相關,糧食産出每年減少2.5%是否會導致農民收入縮水,也是本次發佈會上的焦點問題之一。對此,胡定寰解釋説,我國目前已出臺退耕還林補助政策,舉例來説,一個農民種地的收入原本只有1000元/月,在退耕還林之後,地方政府既可以給農民一次性補償費,也可以讓具備相關技能的農民幫助還林種樹,發放比耕種時收入更高的報酬。

  對此,國家發改委給出了更為明確的表態。吳曉稱,從長遠看,規劃的實施不但不會對農民的收入産生不利影響,還有利於促進農民增收。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