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上海:繪製“全球城市”發展路徑圖

2016年07月17日 09:43:37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首次提出“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這是中央對上海發展的全新戰略定位。正在積極向著“全球城市”目標邁進的上海未來會走怎樣一條發展之路?

  底線約束倒逼建設高品質城市

  “十三五”剛剛開局,上海就結合“十三五”規劃,開始編制到2040年的城市總體規劃。暢想未來,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上海將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逐步成長為“全球城市”。

  前景好但任重道遠。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阮青説,上海將進一步加強對空間、人口、資源、環境、産業的統籌,牢牢守住“人口、土地、環境、安全”等4條底線,推動城市發展從規模擴張向精明增長轉變,推動城市空間格局從行政圈層式向“網路化、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型”轉變,更加注重補齊短板、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提高超大城市建設管理水準。

  創新驅動、科技進步、産業升級、綠色發展,每一項都在考驗著“上海智慧”——這個特大型城市如何在轉型升級中突圍。

  兩年前,上海開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今年,上海將目光聚焦到了製造業,提出要“像保護耕地一樣保護製造業”——這是上海打造科創中心的基礎,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現實載體。

  今年5月,上海出臺了《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實施意見》,一口氣列出了27項重點任務、3項保障措施,進一步釋放工業發展的活力與動力。一手抓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一手抓減少無效供給和低端供給:前者是實施千項精品創造計劃,鼓勵企業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後者將淘汰千項左右落後産能,為未來預留出新的發展空間。

  “十三五”時期,上海將推進300項高端裝備自主突破,300項新一代資訊技術成果産業化,200項新材料首批次應用,200項消費品改善供給,這些舉措都將助力工業精品開發,切實提升品質、打造品牌,激發潛在市場需求。上海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主任陳鳴波説,只有深入挖掘存量,加大低效産能的調整力度,才能騰出更多的土地和資源空間發展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

  近日,上海製造業不斷傳出好消息,包括造船業有“皇冠上的明珠”之稱的國産首艘豪華郵輪將在上海開工建造、上汽和阿裏跨界打造國內首輛量産網際網路汽車上市、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新支線飛機ARJ21開始商業運營……“海、陸、空”三箭齊發,極大提振了上海製造業轉型提速的士氣。

  未來城市考驗“上海智慧”

  愛踏青遠足的上海市民又有了好去處。不久前,上海首座郊野公園市郊金山廊下郊野公園建成開放,沒有圍墻、不收門票,望得見田,看得見水,在郊野公園範圍內,市民可以吃農家菜,住農家院,晚上田間漫步看星星,早起晨曦裏迎風跑,體驗完全不同於城市節奏的農家生活,一下子勾起了都市人久藏心底的“鄉愁”。3年前,上海在郊區規劃了21座郊野公園,總面積達3500平方公里,今年年底前5座郊野公園將陸續開放。

  為了讓城市變得更宜居,6月17日,上海發佈《關於深入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這被視為上海詳細繪製的一張未來城市發展“路徑圖”。上海市市長楊雄説,上海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加快構築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新格局,堅持對標國際一流水準,積極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

  圍繞城市規劃引領、産城融合發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歷史風貌保護、城市有機更新、環境保護和建設、綜合交通體系、城市綜合管理等八大方面,細化為42條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多項新要求,如“疏解超大城市非核心功能”“搭建‘多規合一’的城市空間基礎資訊平臺”“提升城市設計和建築設計水準”“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等。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點,同一個城市的不同發展階段,面臨的問題和矛盾也各不相同,解決問題的著力點也會隨之變化。當前,上海要立足特大城市發展,高度關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生態環境、交通、文化傳承與發展、居住這5個重大問題。”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説。

  上海市民已開始感受到這個城市的變化——擅自破墻開店隨意搭建的違法違規行為被堅決制止,一條條街道恢復了整潔有序;建設工地少了水泥攪拌、塵土飛揚,全球先進的裝配式建築已達1000萬平方米;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上海迪斯尼樂園等“超級工程”都用上了BIM(建築資訊模型)技術,未來大型工程要全部應用該技術。

  實施城市更新四大行動計劃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建設用地。上海寸土寸金,建設用地“減量化”必須堅定推進。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莊少勤説:“建設用地做減法是城市轉型發展的表徵,也體現了對資源底線意識的尊重。”

  近幾年,上海新增建設用地一直在“減量化”,目前已累計減量9平方公里,預計到2020年將減量50平方公里。數據顯示,上海從2011年至2015年,年度新增建設用地從5143公頃逐年減少至1935公頃,年均降幅超過20%。即便如此,上海開發強度依然高達36%,遠超法國大巴黎地區的21%、英國大倫敦地區的24%。為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要求上海、蘇南、環杭州灣等要率先轉變空間開發模式,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和開發強度。

  上海在對新增建設用地堅守底線的同時,也對城市不可再生的老建築設置層層保護。“上海正在推進的新一輪總體規劃,已經把文化當做城市的主要功能和核心競爭力。”莊少勤説,上海的未來是一座創新之城,是一座生態之城,也應該是一座人文之城。

  莊少勤認為當務之急要做好3件事:搶救性地保護歷史風貌,為歷史文化遺存建立分級分類保護體系,重新修訂《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通過這3件事,我們既保護了歷史建築又考慮了城市肌理和文化元素,既保護了重點文物又通過城市更新使歷史風貌活化,既保護了物質文化又注重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莊少勤説。

  與歷史風貌保護同步推進,上海還開啟了以存量開發為主的城市“有機更新”模式。今年5月,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宣佈將用3年時間,實施上海城市有機更新“共用社區計劃、創新園區計劃、魅力風貌計劃、休閒網路計劃”四大行動計劃,主要針對“社區服務、創新經濟、歷史傳承、慢行生活”等4個市民關注焦點和城市功能的主要短板,開啟一場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城市實踐行動,推動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設。目前,已確定了12個典型性、創新性、公眾性與實施性均比較突出的項目作為今年的示範重點。

[責任編輯:張玲]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