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高房價正榨幹中國經濟的最後一滴血 中産群體艱辛

2016年07月13日 08:05:02  來源:商業見地網
字號:    

  一個正常的人,除了工作,他還需要休息、運動、旅行和學習充電;

  一個正常的社會,除了房地産,他更需要生産製造、大眾消費和創新創業。

  只有工作而沒有其他生活(或其他生活微乎其微),這個人很可能生活在奴隸社會,而奴隸社會恰恰是生産力超級低下的社會;

  只有房地産而其他産業過弱的經濟結構,這樣的經濟結構註定無法持久穩定,房地産對經濟血液的瘋狂汲取,必然會導致其他産業的嚴重缺氧。

  在過去的12個月,深圳房價上漲80%,北京、上海房價上漲50%以上,杭州、廣州、南京、成都、青島等主要城市房價均上漲40%以上。

  在過去的12年裏,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房價普遍上漲了10倍,請記住,是10倍,10倍!!!二線主要城市的房價也普遍上漲了6—8倍!

  房價還會不會漲?

  漲,漲,漲,依然是未來3—5年中國樓市的主旋律!

  未來3—5年,三、四線中小城市可能不會再漲,甚至還有可能會小跌。

  但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以及杭州、南京、成都、青島、長沙、合肥等二線大城市的房價,卻是鐵定還會再漲。

  為什麼?因為,在非正常性的現實經濟環境中,沒有必要講究經濟邏輯,經濟理論也往往是蒼白無力的。看看吧,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高溢價的地王頻頻出現,而且大多數是由央企競拍獲得,再看看吧,7月11日,南京7塊土地拍賣,居然有5宗土塊因觸碰最高價而導致熔斷,現在的土地市場,明顯是錢多地少啊。

  所以説,起碼在3—5年,一線、二線大城市的房價是不可能跌的,何況,央企代表的是誰?央企代表國家利益,央企敢於高溢價搶奪地王,基本説明瞭大城市的房價還是會漲的,國家利益總不能受損嘛。

  “房價不能漲到天上去”,權威人士曾在《人民日報》大發感慨,但是,權威人士並沒有講清楚房價上漲的底線在哪?而在央行的“貨幣之水”持續漫灌之下,加之産業結構變遷導致的人口流動因素(傳統産業不景氣,導致人口從三、四中小城市,進一步向一線、二線大城市遷移),一線、二線大城市的房價,起碼在未來3—5年內還會維持繼續上漲的趨勢。

  高房價下的産業空心化

  今天的房地産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參天大樹,在這顆參天大樹之下,其他産業已經寸草難生。

  這種荒蕪的景象,絕對是朱鎔基1994年啟動“房改”所沒有預料到的,朱鎔基其時是想讓房地産成為支柱産業之一,卻沒有想到,今天成為絕對排他性的主導性産業,更沒有想到,持續上漲的高房價,已經給中國經濟帶來了産業空心化的惡果。

  當然,中國有華為、阿裏等優秀的企業,但是,僅憑這些萬分之一的優秀企業,能夠解決中國經濟的整體困境嗎?能夠解決中國高達6億人的就業嗎?

  中國傳統製造業的整體優勢已經喪失,中國縣域經濟“穩增長、穩就業”的基石效應已經不在,國內製造業大規模的破産潮已經到來,富士康、三星等外資製造基地也已紛紛外遷。許多人,包括經濟學家,都將之歸因于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大幅上升。

  這是對的,但是,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背後的核心因素是什麼呢?是地價、房價的大幅飆升!

  一句話,離譜的高房價,必然會導致産業空心化。如果説,高地産直接推高了現代製造業的用地成本,那麼,高房價則再一次間接推高了現代製造業的成本,因為,現代製造業需要素質較高的員工,而員工無論是買房、還是租房,其支出又必須是現代製造業給出的薪酬所能覆蓋的。此外,高房價還會導致包括餐飲等服務業成本的上升,而這些成本最終也必須是現代製造業所能覆蓋的。

  正因為此,環顧現在的一線、二線大城市,已經基本沒有現代製造業生存的土壤,就連華為這樣全球頂級的企業,任正非也在感慨“深圳居大不易”,更何況其他製造業企業呢?

  現在大城市的高地價、高房價,只有金融業、IT業等極少數行業能夠勉強承受,但是,缺乏現代製造業的城市,這樣的城市,還有未來嗎?中國經濟還有未來嗎?——畢竟中國還沒有哪個城市的發展水準、以及每人平均收入,已經達到紐約或東京的水準;畢竟中國的每人平均收入還僅僅是美國、日本的1/12左右,但一線城市房價卻已經堪與美國紐約、日本東京相媲美。

  中産、中堅群體的艱辛

  高得離譜的房價,已經讓中國人活得人不像人,活得嚴重缺乏人的尊嚴和自由。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三口之家(有孩子),夫妻二人在北京、上海或深圳工作已有10多年時間,稅後二人合計年收入為30萬(稅前合計差不多是45萬),這樣的收入,在一線城市絕對可以秒殺80%的職場人,但是,如果這家人想在北京、上海或深圳安家,除非家底相當厚實(或者是買房比較早,或者是夫妻其中一人是有房的本地人),否則的話,這日子過得肯定不痛快。

  買房,在北京、上海、深圳的主城區,我們僅是7萬/平米計算,80平米,首付30%需要168萬,餘款按揭20年,每月需要還款2.6萬(一年需要還款31.2萬),以這家人稅後合計30萬的年收入衡量,很明顯,這房子肯定是買不起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一個畢業兩年左右的985碩士,在北京、上海或深圳工作,稅後年收入10萬(稅前年收入約13萬),當然,這樣的年輕人,除非是富二代或官二代,一般情況下只能租房,那麼,以租一套25平米左右的超小戶型計算,在北京、上海或深圳的主城區,大體也需要4000元/月(一年約5萬),也就是説,這個年輕人的租房支出,已經佔到他稅後收入的一半,再加上吃飯、交際、購物、旅行等支出,這個年輕人一年下來基本不會有任何節余。當然,也有人會説,可以不旅行,可以不購物,可以吃泡麵,這種沒有基本做人尊嚴的生活,我們其實沒有討論的必要。

  上面的兩個例子,從收入、以及成長潛力的角度,絕對是我們這個社會典型的中産、中堅群體。但是,現在就連中産、中堅群體,都活得如此憋屈,試問,這是一個良性的社會嗎?這是一個有未來的社會嗎?

  本文作者:楊國英,資深財經評論員,理財電視節目主持人。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