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全國政協委員:物流成本高企嚴重侵蝕企業利潤

2016年03月07日 10:39: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物流業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我國物流業整體發展水準不高,發展方式比較粗放,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瓶頸之一。全國政協委員、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就製造業來説,我國物流成本佔生産成本的比例為30%至40%,而歐美發達國家僅為10%至15%。他建議,把物流規劃納入城市規劃,解決“重交通、輕物流”的問題。與此同時,要落實物流行業的主管部門,明確管理責任,加強統籌協調,推動我國物流向系統化建設方向發展。

  徐冠巨表示,我國目前建成了近450萬公里公路網,但佔貨運總量75%以上、承擔串聯物流樞紐、實現“門到門”服務重任的公路物流整體處於“無組織”、低效率的狀態,同時也制約了包含鐵路、航運、水運等在內的整個物流大系統的功效發揮。“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約佔GDP的16%,比歐美發達國家高出近1倍,佔比如能下降1個百分點,當年就能新增6000多億經濟效益。實際上,企業利潤很大一部分被物流吃掉了。”他説。

  徐冠巨告訴記者,發達國家大多以政府統籌支援加市場化運營的方式,依託物流樞紐平臺,通過資訊技術和標準化,系統整合和調度公路、鐵路、航運等物流資源,産生了複合型、高效率的現代物流體系。而我國雖然路網發達,但樞紐平臺、資訊化調度系統、標準化和安全誠信體系等方面的建設沒有跟上。“這好比鐵路系統只有軌道、航空系統只有航線、水運系統只有航道,而缺少車站、機場、碼頭等基礎設施和相應的資訊系統。”他稱。

  他直言,各類物流資源得不到有效連接和優化配置,交通路網的價值沒有充分發揮。各地的公路場站、工商企業、物流公司、卡車司機以及大量的倉庫,處於分散的狀態,成為資訊孤島。公路、鐵路、水運、航空也不能互聯互通,貨物的流量和流向不清,宏觀經濟決策、行業決策、企業決策缺少物流大數據支撐。“這樣的物流體系,與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不相稱,與實體經濟企業的需求不適應。”他説。

  針對這一情形,徐冠巨建議,把物流規劃納入城市規劃,解決“重交通、輕物流”的問題。公路物流樞紐中心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明確它的“準公共産品”屬性,由政府主導,根據國民經濟發展佈局統籌做好規劃,同時積極探索政企協力發展模式。

  徐冠巨還提出,要理順管理體制。“物流産業鏈條長,涉及政府十幾個管理部門。雖然各地對物流業發展重視程度在提高,但體制機制障礙仍未打破,存在部門分割,推動物流系統化建設難度大。”他建議,要落實物流行業的主管部門,明確管理責任,加強統籌協調,推動我國物流向系統化建設方向發展。另外,徐冠巨還建議,擴大物流企業增值稅抵扣範圍,降低稅負,為企業營造良好環境,形成促進物流業發展的合力。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