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中國"煤老闆"的轉型之痛:從組團買房到"遣散"130萬職工

2016年03月07日 09:5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秦辰)今年春節,在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官地礦工作的任聖良終於回家與親朋團聚。這是他自井下工作多年來,第一次在家度過除夕。

  任聖良的際遇,正是山西推行煤炭去産能的措施之一。山西省煤炭工業廳日前表示,該省煤炭企業將推行法定節假日和週日煤礦停産休假措施,全年按276個工作日組織生産。

  從某種意義上説,“春節礦工放假”的背後,是煤炭産能嚴重過剩的困局。

  2月2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2015全年的煤炭消費量下降3.7%。與此同時,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原煤産量完成37.5億噸,同比減少3.3%;煤炭出口量完成533萬噸,同比下降7.1%;出口金額為31億元人民幣,下降27.7%。

  “賣一噸煤的利潤買不到一瓶飲料。”早在2014年,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就曾發出這樣的感嘆。實際上,這種局面並不是山西一省之困。2015年11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説:“目前的煤炭價格已經不如馬鈴薯價。”

  “煤老闆”在幾年前還過著一擲千金的日子。

  通過開採煤礦賺到第一桶金的山西柳林首富、聯盛集團董事長邢利斌,2012年在三亞某高檔酒店為女兒舉辦婚禮,邀請了眾多明星,婚禮總費用超過7000萬元。2006年山西煤老闆楊三俊,以兒子和20余名親友名義,一次性購買了109套位於北京和平裏地區的房源。

  如今,“煤老闆”組團買房的日子一去不返。有媒體計算,即便按“一瓶飲料”5元計算,煤企賣20萬噸煤才能有100萬元的利潤,賣200萬噸的煤才有可能買得起北上廣一套價值千萬的住房。若以此為標準,四成上市公司一年利潤不及北上廣深一套房。

  2月5日,中國國務院發佈《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要求煤炭行業在近年淘汰落後産能基礎上,用3至5年時間再退出産能5億噸左右。

  在去産能、去庫存的大勢下,煤炭企業開始斷腕自救。陜西煤業、山煤國際、中煤能源等多家上市煤企剝離虧損資産。

  2月25日晚間,大同煤業發佈公告稱,該公司將以18.2億元的價格把旗下的燕子山礦轉讓給母公司同煤集團,一同轉讓的還有該公司旗下以礦産銷售為主的大同煤業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

  與此同時,轉崗分流、停薪留職、休假待崗等管理辦法,也是煤炭企業降本增效的常見方式。降薪已經成為煤礦職工口中的高頻詞,但對於相當一部分人來説,所要面臨的並不僅如此。

  2月29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在化解過剩産能的過程中,初步統計顯示煤炭系統大約涉及130萬職工的分流安置。

  為此,人社部明確了四個安置渠道:一是鼓勵企業挖掘現有潛力,在本企業內部安置職工。二是促進轉崗就業創業。三是對符合條件的實行內部退養。四是對不能實行市場就業的困難職工,政府將開闢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

  從組團買房到遣散職工,“煤老闆”們主動轉型的窗口期已經進入倒計時。(完)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