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內地網路外賣平臺“混戰” 誠信與監管缺陷待補

2016年03月07日 10:1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西安3月6日電 (記者 張一辰)“用手機下單訂餐,顯示半小時內送到,可過了兩小時還沒來,打電話諮詢餐廳,均答覆在路上。”週末宅在家中本想圖個方便的徐林卻挨了餓。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成為民眾生活的重要部分,“餓了麼”、“百度外賣”、“美團”等手機訂餐平臺相繼涌現,以其便捷性和優惠手段刺激消費,受到青年人青睞。

  80後孫然供職于西安一家外企,他的手機中各種訂餐軟體一應俱全,“不想出門,宅家裏也懶得下廚,網上訂餐不僅種類多,還節省時間。”孫然對網路外賣“情有獨鍾”。

  據西安市統計局調查,2015年西安通過網上訂餐實現的餐費收入4474.60萬元,同比增長達到75.2%。

  但通過手機訂餐也常有糟心的經歷。“一次朋友聚會,下單後送來的飯菜裏面竟然有石子,菜葉子也沒洗凈,頓時就沒有心情。”孫然告訴記者,儘管很生氣,但由於投訴過程費時費力,加之是送到府的飯菜,裏面有頭髮、石子難説清是誰的責任。他認為,網路外賣糾紛存在取證難、投訴受理難等弊端。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準入門檻低、監管存盲區是目前網路外賣平臺普遍存在的現象,甚至部分入駐商家的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店舖地址也難覓其蹤,同時,在餐飲製作加工等環節也有諸多盲區。

  四川人韓江在西安東新街經營一家小餐館,他早已註冊加入外賣平臺,生意好的時候每天可接近200單。“註冊起來很簡單,所以外賣平臺有不少魚龍混雜的餐館,有人質疑很正常。”他説。

  據了解,西安曾對該市13家訂餐網站進行過清理,核查了22047戶商戶,清理下架無照餐飲商戶達6512戶。

  一位外賣平臺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規定,註冊加盟必須要有實體店舖、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證,但外賣平臺由於自身局限性,加之管理涉及多個部門,監管難免會出現盲區,但這個行業總體是在不斷完善。

  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12月,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1.14億,佔整體網民的16.5%,市場與規模越來越大。

  陜西社科院專家張寶通認為,網路外賣以其獨具的便捷性與直觀性,為年輕人所認同和接受,網路外賣平臺出現的衛生安全、經營資質等諸多問題,需要政府部門加強監管,確保網售食品品質,從而保障消費者權益,推進行業健康發展。(完)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