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養老金漲幅從10%回落至6.5% 或因財政支出壓力加大

2016年03月07日 09:09:0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昨天,《關於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報告稱今年是我國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同時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今年全國財政收入預算15.72萬億元,增長3%;支出18.07萬億元,增6.7%;全國財政赤字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

  報告透露,統籌考慮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和物價漲幅等因素,今年起我國將只按6.5%左右來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據悉,這是我國連續多年以平均10%漲幅提高養老金後首次回落至個位數。

  京華時報記者趙鵬京華時報製圖吳尚楠

  關注·養老金漲幅

  【報告】統籌考慮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和物價漲幅等因素,2016年1月1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並向退休較早、養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員和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適當傾斜;建立基本工資正常調整機制,促進在職和退休人員待遇水準協調增長。

  >>解讀

  按較高標準漲或使待遇差拉大

  對於在連續多年都以平均10%的漲幅提高養老金後,今年漲幅卻為何降至6.5%左右的問題,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朱俊生向京華時報記者表示,這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首次參與到養老金標準的調整中有極大關係。

  朱俊生介紹,眾所週知,由於我國此前存在的養老金雙軌制問題,使得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標準要高於部分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標準。目前我國已經完成了制度上的並軌,但是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實際水準並未實現並軌。

  他分析,一方面如果繼續按10%的較高標準漲養老金,由於基數相對高,可能出現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增長額過快的問題。另一方面人社部近日透露,去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已經有7個省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已經收不抵支。加之目前經濟形勢趨緩,財政支出壓力加大,受上述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可能才讓有關部門做出了這一降低漲幅的決定。

  雖然降低養老金漲幅有其客觀原因,不過對於這項涉及眾多參保者切身利益的問題,朱俊生分析,還是應該有一個公開的制度性規定,明確一系列的調整涉及因素,以及調整規則、公式和演算法。

  眾所週知,目前我國汽油價格調整就採取了相對市場化的制度,根據公開的規則,很多業內機構都會預髮油價調整的資訊。與此類似,如果養老金標準調整也能採取類似方式,通過一系列參數的自我調整,就可以更好地實現制度內的自動調節,使得調整過程相對更加客觀。

  應最大限度體現多繳多得

  對於具體調整規則,朱俊生認為,除了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和物價漲幅等因素掛鉤以外,最重要的是調整應與職工在職時期的繳費水準掛鉤。換言之,多繳多得的原則應該優先在養老金調整中得以落實。

  目前,有關部門已經明確提出,未來我國將推行延遲退休的政策。參保者無疑希望能夠通過更長的繳費年限,實現多繳多得的目標。目前在養老金調整的實際情況中,向高齡老人、養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員,以及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普遍會進行更多的政策傾斜。但在這一調整養老金標準的過程中,多繳多得這一原則並未得以最大限度地體現。

  目前各地普遍規定15年的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是退休標準之一,朱俊生介紹,現實中卻有部分人在養老保險累計繳費達到15年後,就中斷繳費放棄繼續參保了。應該説,這與養老保險多繳多得的原則並未得到非常好的落實不無關聯。

  在這次調整中,報告提出按6.5%左右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鋻於對於養老保險調整規則的修改可能無法一蹴而就,朱俊生建議,在這次調整中,各地可以考慮儘量向企業退休人員多傾斜一些。

  換言之,可以讓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標準按照平均略高於6.5%的標準來調整。由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已經高於部分企業職工,可對這一群體按照略低於6.5%的標準來調整。這樣也能儘量避免雙方的養老金差距拉開得過大。

  公務員漲工資有望制度化

  報告提出,建立基本工資正常調整機制,促進在職和退休人員待遇水準協調增長。

  朱俊生解釋,這段表述透露出一個資訊,就是公務員漲工資問題今後也有望逐步向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他介紹,此前的公務員工資不僅存在結構性問題,即基本工資偏低,倒是津貼補貼的絕對額往往高於基本工資一大截。而且由於一系列歷史原因,公務員漲工資既未形成制度化的規定,而且往往長達數年不調整。即使公務員工資進行調整,過去也通常存在著不透明,以及有錢地區、單位借發津貼補貼等形式多漲,而財政相對吃緊的地區、單位漲得就少等制度性和結構性問題。

  隨著機關事業單位目前已被納入養老保險體系,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預計如這次一樣,今後也將隨著企業退休人員同步調整退休待遇。

  假設今後每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都能調整養老金待遇標準,而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卻依然不能制度化地按時調整工資,那麼對於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無疑會存在一定的不利影響,也容易降低其工作積極性,影響到公務員等隊伍的穩定性。

  對此朱俊生建議,當前我國有關部門應儘快制定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的基本工資正常調整機制,同時整頓相對較為無序的公務員津貼補貼問題。他強調,今後一旦建立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的基本工資正常調整機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還要實現制度的透明化,一定要將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的工資調整向社會公開,接受各界的合理監督。

  預算怎麼花

  統一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等重大項目,對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學雜費。

  建成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建立依託專業機構管理科研項目的機制。大力支援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加快實施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啟動銀行貸款風險補償。

  2016年中央財政按城市、農村低保每人平均補助水準分別提高5%、8%對地方補助。2016年1月1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個人繳費標準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150元。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年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由40元提高到45元。

  2016年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加201億元,增長43.4%。進一步推廣資産收益扶貧試點,大力推動易地扶貧搬遷,支援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集中力量解決突出貧困問題。

  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適當提高天然林保護工程補助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機制。

  落實棚戶區改造稅費優惠政策和貸款貼息政策,積極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和政府購買棚改服務。全年計劃棚戶區改造開工600萬套,農村危房改造314萬戶。

  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獎補資金,其中2016年500億元,根據地方任務完成情況、需安置職工人數、地方困難程度等因素,實行梯級獎補,由地方政府和中央企業統籌用於符合要求的職工安置工作。

  關注·個稅改革

  【報告】要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快財政體制與稅制改革,出臺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將一些適宜地方政府負責的事務交給地方,減少中央和地方職責交叉、共同管理的事項。

  >>解讀

  個稅改革不是簡單提高起徵點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介紹,這意味著一些重要的財稅制度改革將有序得以逐步推進。以各界較為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改革為例,簡單提高起徵點並不是一個最佳選擇。在後續的個人所得稅改革,預計也不會只是採取提高起徵點的舉措。他分析,個人所得稅改革肯定將以修法和改稅制的方式來解決。通過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才能實現個人所得稅制綜合與分類相結合。

  從國際上看,個人所得稅制主要分為綜合個人所得稅制、分類個人所得稅制以及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三種模式。

  具體來看,綜合個人所得稅制是對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取得的各種來源和各種形式的收入加總,減除各種法定的扣除額後,按統一的稅率徵收,例如美國現行就是這種個人所得稅制。

  分類所得稅制是對稅法列舉的不同應稅所得項目,分別適用不同的扣除辦法和稅率,分別徵稅,例如我國現行就是這種個人所得稅制。

  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則兼有上述兩種模式的特點,即對一部分所得項目予以加總,實行按年匯總計算納稅,對其他所得項目則實行分類徵收。

  所得項目可分勞動與資本收入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的個稅免征額調整,最近的一次是在2011年提高到每月3500元。採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收入來源不同和多寡對稅負的影響。這樣的稅制模式也正是我國個稅改革的方向。

  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所得項目分為11類,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産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産租賃所得;財産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徵稅的其他所得。

  劉尚希表示,改革可以將這些項目分別合併為勞動性收入和資本性收入,再對應不同的稅率。具體來説,合併稅目就可以考慮將工薪所得、勞務報酬、稿酬等合併為“勞動性收入”,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産租賃所得,財産轉讓所得等合併為“資本性收入”。

  在初步改革成功後,再考慮適時推出贍養老人支出、子女教育支出等專項扣除項目,直至條件成熟時可再引入家庭支出申報制度。

  其他

  【報告】進一步減稅降費,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産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解讀

  全面實施營改增營業稅5月或將被廢止

  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教授表示,全面實施營改增將意味著這項改革不再留下尾巴。換言之,如同以前的農業稅一樣,到今年5月營業稅也有望從我國消失。

  雖然有關部門提出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但在具體實施時,他建議對於原本稅負略輕的建築業、房地産業降幅小一些,而對於原本稅負略重的金融業等,則可以降幅略大一些。

  對於有關部門這次提出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産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他分析這一舉措與促進房地産交易有關,屬於近期我國刺激房地産發展和降低房地産庫存的舉措之一。他認為,這種抵扣將增加企業新建廠房或者購買房産的意願,也有利於企業擴大生産和再發展,屬於一個相對立竿見影的舉措。

  【報告】加大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力度。對2015年末財政存量資金規模較大的地區或部門,適當壓縮2016年預算安排規模。對執行中不再需要使用的資金,及時調整用於重點支出,減少按權責發生制結轉支出。將政府性基金預算超出規定比例的結轉結余資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同時,創新財政支出方式,提高財政支出效率。

  >>解讀

  盯緊存量與結余避免資金趴在賬上“睡覺”

  施正文分析,上述舉措的提出,反映出我國財政部門在經濟形勢趨緊的前提下,正在厲行節約,對財政資金進行更加有效合理的使用。

  他介紹,財政部門這次針對存量資金和結轉結余資金,採取了一系列監督制約舉措,這樣就不會再讓這些資金趴在賬上“睡覺”。通過壓縮預算安排規模、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等舉措,可以強化財政資金的使用合理性,提高其使用效益,更好地把結轉結余資金,在公共預算中合理利用起來。

  對於報告提出要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施正文解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通常只能用於國有企業,公眾通常無法從中直接受益。而一般公共預算則通常會被用於社保、教育、交通等全民皆可直接受益的領域,因此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會讓來自於全民的預算資金更多用於全民,使得分配過程更加公平,百姓也能享受到更多改革發展的成果。

  施正文介紹,今年從整體性觀察,我國經濟形勢從長遠看向好的基本面還是存在的。對於這次預算草案報告提出的收入目標偏低、支出目標較高、赤字額度呈現繼續上升的問題,他分析這與我國繼續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希望以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將這些資金投入到供給側改革所需領域,帶動經濟轉型,保護支柱産業發展有關。他分析,通過培育發展經濟前行的新動力,一定時期後國內經濟形勢必將再度好轉。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