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代表委員熱議中國經濟:不會“斷崖式”下跌

2016年03月04日 08:4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6.9%來之不易,含金量高

  去年我國經濟增速為6.9%,近25年來首次回落到7%以下。經濟下行壓力有多大?如何看待增速放緩?今年還能保持中高速嗎?這些問題自然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習慣於高速增長的人或許會對增速回落感到不適應。但如果看到這個增速的來之不易和實際內涵,就不會對增速放緩大驚小怪了。”河南省科技廳廳長張震宇委員説。

  歷史地看,增速放緩是客觀規律,需保持平常心。代表委員們認為,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們做不到、受不了、也沒必要像過去那樣高速增長。速度換擋,能給轉方式、調結構留出空間,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舉措,更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客觀地看,6.9%的增速來之不易,位居世界主要國家前列。“在複雜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在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0萬億美元的高基數上,能取得6.9%的增速,已是難能可貴、來之不易。”貴州省六盤水市市委書記李再勇代表算了筆賬,中國GDP現在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相當於10年前增長2.5個百分點,一年的經濟增量已相當於一個中等規模國家的年經濟總量。

  全面地看,增速雖然放緩,但仍處於合理區間,且“含金量”更高。“去年城鎮新增就業超額完成任務、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物價總體穩定,這些都説明中國經濟仍處於合理區間,健康穩定。”張震宇説,新常態下,我們對經濟發展品質、百姓生活水準更加重視,因此“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百姓獲得感增強,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沒什麼大不了”。

  中國經濟不會“斷崖式”下跌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絕不意味著經濟倒退,更不會‘斷崖式’下跌。”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代表説,去年包括浪潮在內的眾多新興産業發展勢頭良好,對傳統産業的帶動效果也將逐漸顯現。“經濟社會發展從無坦途,每一個當下都是螺旋式上升的新起點。”

  代表委員們認為,中國經濟確實面臨“內憂外患”。看國內,産能過剩與有效供給不足、去産能去庫存與穩增長、融資難融資貴與財政金融風險上升等兩難、多難問題凸顯;看海外,世界經濟復蘇依然步履維艱。困難不容低估,但信心不可動搖,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信心來自於“大國優勢”。代表委員們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和出口大國,我國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和量大質優的要素資源。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既是差距所在,也是潛力所在。“我們具備發展中大國特有的巨大潛力、韌性和迴旋餘地。”李再勇説。

  底氣來自於“改革紅利”和“創新驅動”。“全面深化改革為像浪潮這樣的高科技企業營造了更好的市場環境,我們有決心將企業發展得更好、更有活力。” 孫丕恕説。

  能力來自於“調控智慧”。這些年,黨中央、國務院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和創新宏觀調控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可供選擇的政策工具較多。“中國沒有像一些國家一樣盲目搞‘大水漫灌’,我們的政策儲備箱裏依然有很多工具。中國經濟絕不會‘硬著陸’。” 張震宇説。

  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改革激活力、增動力

  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如何落棋佈子,下出一盤邁向“雙中高”的好棋?

  穩中求進,貫徹新發展理念要堅定不移。“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必須牢固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以改革激活力、增動力,在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走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李再勇説。

  爬坡過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蹄疾步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加快解決束縛市場主體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從而充分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形成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動力。”張震宇説。

  迎難而上,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快馬加鞭。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興未艾,資訊技術和製造技術廣泛深度融合,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正在重塑世界經濟版圖,中國應搶佔這一輪産業競爭的制高點。“只有抓好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這兩個法寶,才能增強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影響力。”孫丕恕説,從浪潮發展的歷史來看,從上世紀80年代的個人電腦時代,到現在的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時代,無一不是通過創新挺過了極端困難的時期,最終領跑資訊産業。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代表委員們認為,無論是穩增長,還是促改革,都應瞄準影響共用發展的障礙與問題發力,使經濟發展更具公平性,使全體人民在邁向“雙中高”中有更多獲得感、更強幸福感。記者 陸婭楠 汪志球 吳秋余 潘俊強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