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專家聚焦網際網路金融:須加快監管創新

2016年03月04日 07:1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3月3日電 (記者 陳康亮)隨著過去一段時間,包括e租寶等風險事件頻發,輿論對於加強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的呼聲日益高漲。

  在近日全國政協機關報《人民政協報》主辦的題為“網際網路金融精準助力供給側改革,推動中國實體經濟加速發展”的財經智庫沙龍上,與會的專家普遍表示,網際網路金融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但效率往往是和風險成正比的,對監管機構而言是新的挑戰,要以監管創新應對網際網路金融創新。

  在中國銀監會原主席劉明康看來,網際網路金融作為新生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部分企業股東求大、求快、求賺錢的心態迫切,導致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問題頻出,甚至一部分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去做了“大資管”和“眾籌”,而這其中大部分資金流向了房地産、過剩産業等低效率行業。

  劉明康進一步指出,這些發展模式根本上違背了網際網路金融“普惠金融”的本質,背離了網際網路金融“做小做微”的發展趨勢,違背了金融資訊仲介的要求。面對未來,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應該增強理性,不能提出不切實際的政策要求,發揮大數據、雲計算的特點,推動實體經濟更好發展。

  對此,國務院發展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亦表贊同。劉世錦指出,判斷網際網路金融的優劣,應該以能否發展和提高要素生産率為標準,切實提高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寬度和深度。

  以煤炭行業為例,劉世錦表示,煤炭從山西煤礦運出,過秤後裝上卡車,再裝上火車,再到秦皇島上輪船,運至江蘇港口,然後到電廠、鋼廠,全程用物理網技術監視,整個運輸過程中風險重新定價,金融機構也跟進來,根據不同環節的差異,形成了包括物權抵押、保理等五六種金融産品,而且隨著距離的縮短,離目的地越近,風險越小,金融産品價格越低,這才叫網際網路帶來的金融創新,真正為實體經濟服務。

  針對監管方面,劉世錦表示,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對監管水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適度監管的背景下,一些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相繼出現問題,如今在加強監管的呼聲中,要警惕再次出現“一放就瘋,一抓就死”的局面,避免出現運動式管理。

  對此,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李克穆亦持相同意見。李克穆表示,要以監管創新應對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如果缺乏相應的預案,風險就將不可避免;如果有相應的預案,風險就是可控、可以防範的。

  李克穆認為,首先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網際網路金融是線上金融,監管難度大,風險傳染也更為迅速,監管需要跟上,需要守住底線。既要在大金融的框架下注重協調監管,也要注重銀、證、保各自的特點。其次,要注重監管創新。網際網路金融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但效率往往是和風險成正比的,對監管機構而言是新的挑戰。監管人員需要了解最新的資訊化進展、網際網路概念等,否則就跟不上形勢。(完)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