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遂寧市國開區電子産業園內,四川聯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員工正在生産線上緊張忙碌。去年該企業納稅超過5000萬元,出口額達到5000萬美元。近年來該企業持續加大投入搞科技研發,成為國內率先集節能燈相關産業鏈為一體的生産型企業,産品銷往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鐘敏攝
2015年,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詳細情況已經出爐,從稅收數據看,部分高端裝備製造業、醫藥、科研和技術服務行業以及新興資訊産業等行業稅收增長較快,發展勢頭良好,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支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取得顯著成效。
“我們公司主要為企業提供技術改造、環境治理等諮詢服務。2015年經濟下行壓力下,山東省科技廳組織企業申報的創新平臺項目,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公司發展。”山東嘉譽測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芳輝告訴《經濟日報》記者,2015年公司實現全年銷售額1071萬元,同比增長53%。實現稅收58萬元,同比增長93%。
2015年,像嘉譽測試一樣受到創新驅動拉動的企業,分佈在各行各業。從稅收數據看,部分高端裝備製造業、醫藥、科研和技術服務行業以及新興資訊産業等行業稅收增長較快,發展勢頭良好,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支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取得顯著成效。
部分高端裝備製造業稅收增長快
2015年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實施的元年,我國製造業正處於從依賴投資、以低成本製造業拉動的增長模式,轉向依靠創新、提高生産效率發展軌道的關鍵階段。
雖然受到經濟下行、産能過剩及庫存較高的影響,製造業整體發展較慢,但部分高端裝備製造業得益於創新力度加大、産業集聚程度高,發展態勢較好。“部分高端裝備製造業稅收增長較快。”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比如,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稅收收入完成1870億元,增長8.3%,比製造業整體稅收增幅高3個百分點。其中,江蘇、浙江和廣東三大産業集聚區電氣器材製造業稅收佔全國的57%,增長10.6%。
稅收數據從一個角度反映了製造業創新發展取得的成效,隨著“中國製造”的大發展,還將會源源不斷産生更優質的稅源。國際機器人協會預測,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量將達到10萬台左右,約佔全球市場份額的35%。與此同時,雅萬高鐵、中泰鐵路等標誌著中國高鐵“走出去”步伐加快,航空和航太領域的民用産業鏈已經初步成型。
新型服務業稅收增幅高
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110604億元(已扣減出口退稅),比上年增長6.6%。在這其中,第三産業稅收增量佔全部稅收增量的80%,較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2015年第三産業稅收增長7.6%,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等新型服務業是高增長行業,完成稅收5822億元,增長23.8%,連續3年增幅提高。”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分析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是創新程度較高的行業,如融資租賃産品越來越多樣化,商務服務業更是匯集了法律、諮詢、智慧財産權服務等知識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企業所得稅增長40.9%,顯示其企業利潤大幅增長。
從行業來看,第三産業中新興資訊産業稅收也大幅增長。近年來,新興資訊産業快速增長,因其創新程度高、溢出效應強,日益成為引導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2015年,全國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稅收完成1210億元,增長21.2%,其中北京、廣東、上海和浙江等主要集聚區份額佔全國的74%,浙江稅收增幅甚至高達57%。
此外,醫藥、科研和技術服務行業稅收增長較快。創新驅動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2015年全國醫藥製造業稅收增長13%,領先製造業整體稅收增速7個多百分點;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稅收增長13%,大大領先於製造業整體稅收增長水準。
創新創業企業激增
杭州夢想小鎮,匯集了較多的電子商務、軟體設計、大數據等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新型創業企業。去年全國掀起的“雙創”熱潮,在這裡體現得尤為明顯。數據顯示,該區域國稅登記企業戶數2014年只有25家,2015年就增至295家。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江蘇、浙江等民營經濟發達地區,創新創業企業激增。
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創新創業激情高漲,江蘇國稅納稅企業新增30萬戶,同比增長28%;浙江國稅(不含寧波)納稅企業新增17萬戶,同比增長22%。創新創業企業發展勢頭強勁,與去年以來包括稅收在內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大支援力度有關。數據顯示,2015年支援“雙創”共減免稅3000億元以上,其中落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起徵點政策及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政策減免稅近1000億元,落實高新技術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1400多億元。
由於引入創新基因,傳統行業也出現增長亮點。2015年,傳統行業稅收大多比較低迷,如汽車製造業稅收僅增長0.3%。在這種形勢下,卻出現一些“逆勢增長”的案例。比如,重慶長安福特汽車公司稅收收入扣除特殊增收因素後仍增長22%,主要得益於創新驅動的産品結構轉型,通過淘汰舊産能、推出新車型,盈利水準大大提升。此外,深圳比亞迪汽車工業公司稅收收入增長56.8%,企業所得稅增長71.7%,在電動車領域表現顯眼,也與創新因素密不可分。(經濟日報記者崔文苑)
[責任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