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國際油價仍有可能大幅回落

2016年11月07日 08:49:3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日前,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産油國在維也納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技術性會議,討論如何採取減産措施穩定國際油市,但未能取得顯著進展。

  受此影響,市場降低了對歐佩克近期出臺石油減産計劃的預期,國際油價承壓下行。分析認為,國際原油市場供應過剩壓力巨大,國際油價仍有可能大幅回落。

  減産還是增産?産油國各有“小算盤”

  10月28日至29日,歐佩克成員國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非歐佩克産油國代表在維也納舉行磋商。雖然談判長達18個小時,但由於歐佩克內部對如何實施限産存在分歧,最終未能與非歐佩克産油國達成一致。

  會議主題為“減産”,但沒有一個國家提出具體減産額度,歐佩克陷入如何分配減産額度及産量評估的爭論中。伊朗和伊拉克表態強硬,希望獲得減産豁免權。伊朗表示計劃將原油日産量提高40萬桶至420萬桶,伊拉克則稱為了對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拯救脆弱的本國經濟,必須持續增産。

  俄羅斯、巴西、哈薩克、墨西哥及亞塞拜然等非歐佩克産油國代表在會議上的表態十分模棱兩可:他們雖然表示願意就實現國際原油市場再平衡同歐佩克展開闔作,但前提是任何對産量的承諾都應建立在歐佩克自身達成協定的基礎上。

  10月31日,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都對媒體表示,歐佩克14個成員國及俄羅斯等非成員國均希望在11月30日的部長級會議上達成協定,控制全球原油供給過剩。不過,受美元走強及對於減産協議前景的憂慮,國際原油市場繼續承壓,巴爾金都的表態並未安撫市場信心。

  尼日利亞、利比亞和伊拉克等國經濟形勢嚴峻,伊朗決心將産量恢復至制裁前水準,沙特不願意犧牲自己在市場中的份額,未來歐佩克能否就産量限額達成一致仍是未知數。

  減産1%?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

  9月底,歐佩克在阿爾及爾舉行特別會議,決定將石油日産量減至3250萬至3300萬桶以平衡市場供求。根據該“阿爾及爾協議”,歐佩克將成立技術性委員會,研究限産實施機制。但具體生産量配額還有待11月30日在維也納召開的部長級會議上作出決定。對於該協議,媒體和市場人士均不樂觀。

  《紐約時報》分析認為,“阿爾及爾協議”的減産目標等於是只減少全球石油産量的1%左右,難以對平衡國際原油市場供需與提振油價産生根本性影響。歐佩克8月原油産量已達每日3320萬桶,與限産協議中提到的每日3250萬桶至3300萬桶目標非常接近,這樣的限産協議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

  奧本海默公司石油與天然氣高級分析師費德勒·蓋得表示,歐佩克的限産協議只是一種政治姿態,並不足以穩定市場。供給依然過剩,需求增長疲軟,減産對改變供需結構來説只是杯水車薪。

  此前,高盛將今年年底的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期貨價格預期從每桶51美元下調至43美元。高盛認為,即使歐佩克就限産問題達成相關協議,也只能在短期內為油價提供一定的支撐。未來供需層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油價不穩定的基本面將是長期的。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未來歐佩克無法就減産方式及各國具體承擔的額度進行細化並有效執行,國際原油市場的信心非但不會增強,反而會被削弱,國際油價有可能出現大幅回落。

  50美元一桶?油價天花板近期難突破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曾一度跌至每桶26美元左右,並維持在50美元上下。分析認為,受國際原油市場供求關係的決定性影響,油價在50美元附近承受較強壓力,油價上漲仍面臨供應過剩形成的天花板。

  從目前全球原油供需情況來看,供應過剩始終沒有明顯改變。有數據顯示,每月國際原油供應過剩産量在每日150萬桶左右。此外,原油供需端也存在許多不利於油價上漲的因素。

  分析認為,歐佩克將與其他石油出口國合作減産的預期已經將價格提升到了每桶50美元左右,而當油價處於50美元上方將促使能源公司重新回歸,進一步刺激頁巖油生産商增加産量。未來,美國頁巖油或將成為左右國際原油市場供需的重要因素。此外,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全球努力減少碳排放抑制了市場對原油的需求,需求端在短期內尚難發生根本性變化。

  即便歐佩克限産協議能夠落實,非歐佩克成員國是否願意配合恐怕還是未知數。在各國“各打小算盤”的背景下,油價穩定在每桶50美元以上的基礎並不牢固。即使油價走高,也會刺激新的産能重返市場,在需求未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加劇供應過剩,將再次拉低油價。(記者 王雲松)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