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快遞業兩頭受堵:成本年年漲 誰先提價誰先死

2017年03月03日 08:28:5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快遞業兩頭受堵:成本年年漲,誰先提價誰先死

  每經記者 葉曉丹 李卓 每經編輯 羅偉

  每年承運數億件包裹的快遞公司究竟有多賺錢?隨著“通達係”(圓通、申通、中通、韻達)和順豐5家快遞公司2016年業績快報/預告的陸續披露,答案也隨之浮出了水面。

  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從已披露的年報數據看,順豐控股和中通快遞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及調整後,分別實現凈利潤26.43億元、21.65億元。

  或許外界會對快遞公司的利潤表示驚嘆。不過,根據半年報顯示,順豐控股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高達260.87億元,但毛利率卻僅為23.36%,凈利率也僅有6.66%。

  如果再對比一組數據,或許又有人會為這個行業的快遞小哥表示擔憂。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快遞均件收入已經從2005年的27.7元/件,下降到 2012年的18.6元/件、2013年的15.69元/件、2014年的14.65元/件、2015年的13.4元/件,呈逐年下降趨勢。

  但是,穩居“世界第一快遞大國”的中國快遞業營收規模和業務量還在持續攀升。據國家郵政局數據,2016年中國快遞行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12.8億件,同比增長51.3%,業務收入近4000億元,同比增長43.5%。

  在“剪刀差”不斷擴大的背後,行業利潤無疑將不可避免地流失。究其根本,“成本漲、提價難”已經成為當前快遞業不可調和的矛盾。

  誰先漲價誰先死?

  説起快遞成本,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中,雖然大多數快遞公司都以“商業秘密”為由婉拒,但據記者從業內了解,人力成本已經佔到快遞服務總成本的50%左右甚至更高,成為快遞總成本的最大支出。

  申通快遞曾經在年報中解釋,2015年主營業務毛利率較上年下降0.42%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申通快遞當期直接人工較上年增長31.14%。

  快遞物流網首席顧問徐勇告訴記者,人力成本上漲主要從工資收入、提成績效、保險等幾個維度來看,由於每家快遞企業的計算方式不同,人力成本的衡量方式也會有所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近期,在“通達係”頗具代表性的中通快遞發佈2016年第四季財報,每股盈利不及市場預期。財報發佈後,引發了機構對中通成本的高度關注。中通管理層對2017年第一季營收做出了更保守的預計,主要原因也是預計燃料和運輸外包的成本將有所增長。

  中通表示,在電商的旺季中,運輸的成本出現了顯著增加,這是導致季度毛利率下跌的主要原因。其實,早在2016年第四季度,就因為汽油費用大幅增加的緣故,導致運輸成本大幅增加。同時由於市場上第三方貨車短缺,也間接增加了運輸成本。

  至於“提價難”,不止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坦言,最根本原因依然在於行業延續多年的價格戰。尤其伴隨業務的同質化、競爭的資本化,價格戰始終有越演越烈之勢。即便上市以後,“誰先漲價誰先死”的魔咒依然無法打破。

  資訊化自動化是趨勢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要解決成本漲、提價難的問題,未來可能有這幾個方向:從全球範圍來看,人力成本太高在各個 行業都是不爭的事實,快遞企業要提升規模效應,提高市場佔有率,降低企業的邊際成本;第二方面是提高物流行業的智慧化,包括智慧分揀、智慧機器人等領域; 此外,還可以利用眾包思想發展眾包物流。

  記者注意到,從實際情況來看,各家快遞企業也都在紛紛佈局智慧物流市場,以此來“降本增效”。

  中通快遞在2016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接下來會分別通過提高自動化的效率以及提高自由卡車數量來降低運輸成本,進一步優化運輸線路,提高車輛利用 率。同時通過競爭招標和中央採購燃料供應降低燃料成本。此外,2017年還計劃安裝約40台自動化分揀裝備,降低人工成本。最後,還將使用更多的回收紙制 品,以降低紙張上面的成本。

  在美國的快遞行業,各企業普遍應用物流資訊化技術,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通過應用資訊化管理系統,美國公路的空載率從十年前的20%左右降到了10%以下,物流成本佔GDP比例下降到8.3%左右。

  韻達股份方面認為,通過運輸的資訊化管理和生産和倉儲的智慧化操作,促使資訊技術在物流行業廣泛應用,將能有效解決傳統快遞産業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問題。

  順豐控股方面則表示,一方面通過物聯網的建設促進運輸智慧化,搶佔戰略高地,從而節約運輸成本,高運輸效率;另一方面,通過無人機、車聯網、便捷智慧交互設備等下一代物流資訊化技術的研發,實現自動化物流。

  據此前媒體披露,順豐正在珠三角地區大量測試無人機的配送效果,收集飛行數據,為將來整體運營、調試系統的搭建提供數據支撐。

  而在無人機市場上,國外的一眾快遞巨頭們也在紛紛試水,美國快遞巨頭UPS和德國航運公司DHL也在對無人機配送快件進行大量測試。有業內人士透露,無人機代替人工運送包裹不僅節約人力成本,也節約配送時間,只是在商用領域目前仍面臨政策法規等諸多限制。

  一名順豐前員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王衛在很多內部的講話中説過,未來要改變物流業單純依靠人力來賺取利益的方式,但能否真正實現這一願望還有待時間驗證。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