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李克強為何把“就業”置頂?

2017年03月03日 07:39:06  來源:新京報新媒體
字號:    

  在一次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曾透露,他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先看兩張“匯總了上百個經濟數據的表格”。而在這些紛繁複雜的數據中,“就業”無疑是總理最關心的指標之一。

  今年1月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上,李克強把“保障就業”稱為政府“最要緊的責任”。去年5月赴人社部專題考察就業工作時,總理向相關負責人和工作人員明確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在各項重大政策的部署中,幾乎都能看到李克強對“就業”的考量。部署全面推開“營改增”,總理期待這一稅制改革能夠“推動服務業發展、帶動大量就業”;研究扶持小微企業發展,他把小微企業比喻為巨大的“就業容納器”;闡釋《政府工作報告》中備受矚目的經濟增速預期目標時,李克強分析的重點,依然是“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可以説,“就業”已經同“GDP增速”和“CPI”一起,成為本屆政府制定宏觀政策的首要參考指標之一。李克強2016年考察人社部時強調,就業資訊對判斷整個經濟形勢至關重要,是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

  “我們發展經濟,最基本的還是保障就業。有就業就會有收入,老百姓就能實實在在享受到經濟發展的好處。”總理在人社部會議室作出這番表態時,他身後的墻面上挂著幾個紅色的大字,“就業是民生之本”。

  2014年,這一表述首次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在當年“兩會”記者會答問時明確表示:“我們更注重的是數字背後的民生、增長背後的就業。”

  在一次部分省市座談會上,李克強針對個別地方經濟持續下滑、失業率快速攀升問題告誡有關地區領導人,就業出問題,不僅會影響經濟發展全局和民生保障,弄不好還會引發社會風險。

  他反覆強調,各省市負責人要更加主動作為,保障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區域發展很不平衡,內部差距也比較大。因而必須確保就業增加、收入增長。不光要‘國強’,更要‘民富’!”

  2016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1314萬人,超額完成了1000萬人的目標任務;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4個月在5%以下,達到近年最低點。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連續4年超過1300萬人。

  3月1日剛剛舉行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將這一組數據稱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亮點”。

  而在眾多國際機構看來,作為經濟晴雨錶,這張亮眼的“就業成績單”是中國經濟回穩向好、轉型升級的直觀表現。彭博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日前表示,中國高科技與服務業“就業形勢大好”。《華爾街日報》援引一項獨立商業調查認為,中國2016年第四季度的招聘活動明顯加快,領先指標的表現依然向好。

  歐盟委員會在2月中旬發佈的《冬季經濟展望報告》中上調了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預期。報告稱,就業等數據的強勁表現,將促進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新京報特約記者 儲思琮)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