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上海迪士尼有望2017財年實現盈虧平衡

2016年12月20日 11:01:35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字號:    

P80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程子彥|上海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週刊》2016年第49期)

  11月11日,迪士尼發佈截至10月1日的第四季度財報及2016年報。報告顯示,迪士尼全年營收為556.32億美元,較2015年524.65億美元同比增長6%。在年報電話會議上,迪士尼CFO Christine McCarthy表示,上海迪士尼有望在2017財年“更接近實現盈虧平衡”。

  迪士尼方面緣何出此豪言壯語?上海迪士尼的回收速度是否有可能刷新迪士尼在全球其他地區的速度?又會對中國本土主題樂園帶來怎樣的影響?

  更令外界感興趣的是,面對上海迪士尼2017年就將“盈虧平衡”這一事實,今年上半年曾豪言“讓上海迪士尼20年不盈利”的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將會作何反應?

  今年上海迪士尼遊客

  將突破1000萬人次

  迪士尼方面展望2017年上海迪士尼“能接近實現盈虧平衡”,準確來説是基於迪士尼開園後第一個完整季度營收55億美元的財報。迪士尼CFO Christine McCarthy認為,這已經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

  迪士尼董事局主席兼CEO Robert Iger表示:“上海迪士尼開園前4個月遊客已突破400萬,根據現在的發展形勢,預計今年上海迪士尼遊客將突破1000萬人次。”

  迪士尼第四季度財報顯示:迪士尼主題樂園和度假區營收接近170億美元,同比增長5%。第四季度主題樂園和度假區營收接近44億美元,同比增長1%。

  為何上海迪士尼新開園“超出預期”的火爆,第四季度主題樂園和度假區營收同比增長才1%?據迪士尼方面介紹,從整個2016財年看,巴黎迪士尼受恐怖主義、經濟和政治不穩定等因素的影響,其增長依然處於疲軟狀態。同時香港迪士尼的遊客數量都比較低,虧損金額不斷創新高。上海迪士尼開園之後,香港迪士尼日子更艱難,今年上半年已經被曝出裁員。

  Robert Iger認為,上海迪士尼在未來營收還有增長的潛力。

  而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迪士尼主題樂園業務營收將有可能出現大部分由上海迪士尼貢獻的局勢。

  迪士尼方面對上海迪士尼也寄予了很高的厚望。就在迪士尼公佈2016年財報前一天,即11月10日,迪士尼宣佈上海迪士尼擴建計劃,新園區基於電影《玩具總動員》創建,包括三個遊樂項目和一個獨特的人物主題區域,將成為上海迪士尼內第七個主題園區。據悉,“玩具總動園”新園區將於2018年開園,美國的奧蘭多和加利福尼亞也在進行同樣的項目。

  中國遊藝機遊樂園協會秘書長馮玉國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按照上海迪士尼目前的客流和財務數據, 2017年上海迪士尼實現盈虧平衡完全有可能。因為迪士尼的盈利原本就不是指望門票,更多是迪士尼IP所帶來的衍生品。”

  東京迪士尼盈利,

  巴黎和香港迪士尼虧損

  上海迪士尼的盈利情況一度不被看好。就在其開園前夕,萬達總裁王健林曾公開叫板,萬達會讓迪士尼在中國未來10到20年都無法盈利。

  迪士尼的其他三個海外項目:東京迪士尼、巴黎迪士尼、香港迪士尼目前營收情況如何呢?

  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蒐集的數據顯示,東京迪士尼持續處於盈利狀態,而巴黎迪士尼和香港迪士尼均為短期盈利後開始長期虧損。

  業界普遍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和合作模式分不開。

  據了解,東京迪士尼是特許模式。由日本東方遊樂園公司(OLC)負責運營,迪士尼集團進行品牌授權,收取一定的經營分成做管理費。

  巴黎迪士尼和香港迪士尼均採取合資模式。巴黎迪士尼屬於迪士尼環宇公司,是美國迪士尼與法國政府合資成立的公司,通過合資公司負責運營;而香港迪士尼由香港特區政府和迪士尼的合資公司負責運營,甚至出現香港特區政府投入了90%的資金卻只擁有57%的股權,出現高投入、低股權的局面。

  上海迪士尼同樣是合資模式,這也是業內普遍對它的營收持謹慎觀望態度的主要原因。

  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了解,另一個原因是文化之間的差異。

  據此前媒體報道,巴黎迪士尼虧損的一大原因就是受到法國文化的多方面抵制,一些歐洲人甚至認為迪士尼所傳播的是美國文化的“霸氣”和商業的“俗氣”。

  香港迪士尼的虧損除了有園區面積、遊樂設施有限等諸多客觀原因外,另一大問題則是迪士尼方面高估了中國內地遊客及香港本地遊客對美國文化的迷戀程度。

  馮玉國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説:“上海迪士尼在設計之初無論是在餐飲還是演藝、園區及酒店的裝飾等方面都融入了中國元素,目的就是將上海迪士尼打造成‘原汁原味迪士尼,別具一格中國風’。”

  馮玉國還向記者分析説:上海迪士尼若2017年實現盈虧平衡將刷新迪士尼在全球其他地區的回收速度。

  國內主題樂園也走上全産業鏈之路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為40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高達3.4萬億元,與2000年相比,國內旅遊收入增幅超過10倍。

  上海迪士尼有望2017年實現盈虧平衡,對萬達等中國主題樂園巨頭們來説可謂一針強心劑。

  馮玉國認為,上海迪士尼的強勢進軍,將對整個主題樂園行業服務品質的提升起到關鍵作用。同時,迪士尼“文化+演藝+主題IP”的全産業鏈模式對於中國主題樂園發展也是很好的借鑒。

  據悉,今年8月,萬達集團總投資超過600億元的文化體育旅遊城項目已經落戶濟南。

  2011年便提出“實景娛樂”概念的華誼兄弟,近期也宣佈華誼兄弟(濟南)電影城落地山東濟南,總投資約50億。自2014年馮小剛電影公社面世以來,華誼兄弟已經陸續簽約了20個電影小鎮的項目。

  光線傳媒早在2014年宣佈要成立“中國電影世界主題樂園”,董事長王長田也明確提出了類似環球影城的發展模式,先按照影視拍攝的需求建設,後作為樂園投入使用。該項目已經從上海悄然轉至大連,總投資100億元,將於2017年開始建設,2019年一期投入運營。

  前瞻産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國目前只有約10%的主題樂園處於盈利狀態。

  另有數據顯示,我國300余個主題樂園中七成虧損、兩成持平,僅一成盈利。甚至在一些中國的主題樂園項目中,政策紅利成為主要的利潤來源。以華強方特為例,2012年、2014年、2015年計入當年損益的政府補貼佔據其凈利潤比例也分別高達26.72%、39.76%和37.2%。

  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國內的主題樂園目前還比較缺乏現象級IP,形成不了迪士尼這種目的地旅遊,只能是産業鏈旅遊,而且從目前看來,主題樂園的收入還是主要來自於門票收入。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