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穩中求進:走得穩才能改得深 改得深才能走得遠

2016年12月20日 10:13:53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2017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今後一段時間內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此次會議的一個突出亮點強調了穩中求進,指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明年貫徹好這個總基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一科學論斷既體現了對我國當前經濟新常態階段性特徵的準確把握,又直指當前經濟運作的深層次結構性改革問題。

  “穩”,穩的是什麼?

  第一,要穩住經濟增長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積極態勢。2016年的經濟增長在面臨諸多困難挑戰的背景下超出年初預期,預計全年GDP增速約為6.7%,而且經濟運作品質和效率均有所提升,這恰是我們築底經濟增長並實現反彈的重要基礎。

  第二,要穩住財政、貨幣等政策的宏觀政策效果預期。近兩年來,財政貨幣政策為支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總需求,提供了積極的財政支援和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財政和貨幣政策對形成宏觀經濟增長的穩定預期愈發重要。

  第三,要穩住廣大社會主體的微觀創業創新激勵。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格局初現,這在給經濟發展帶來新動能的同時,也給傳統動能尋找了出路。要讓新老動能持續協調的發揮作用,必須要讓創業創新者的權益得到切實保障。

  第四,要將各類經濟風險因素穩定在可控範圍之內。目前經濟運作中的許多風險因素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特別是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猶在,為了防止經濟運作遭受二次衝擊,必須要穩妥地把控各類風險點,提升和強化監管能力

  “進”,應該如何實現?

  會議對我國經濟運作面臨的問題有清晰的認識,指出我國經濟運作中産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等,這背後雖然有週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迴圈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因此,進就是要深入推進結構性改革,在結構轉型升級上取得實質突破,這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解決現實存量問題;二是改革長效發展機制。

  第一,解決現實存量問題,主要體現三去一降一補上,會議明確提出要在2017年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在去産能方面,要通過市場與法治手段實現嚴重過剩行業的去産能工作;在去庫存方面,要通過分類調控、因地制宜的解決策略切實支除三四線的房地産庫存;在去杠桿方面,要合理科學地使用多種方式著力降低企業杠桿率並規範政府舉債行為。在降成本方面,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在補短板方面,要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

  第二,改革長效發展機制體現在諸多方面,其中國資國企改革、産權保護、振興實體經濟均是亮點。首先,會議提出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進國企改革步伐,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這同時也意味著國企改革將與行業改革更緊密地聯繫起來。其次,會議提出要加強産權保護制度建設,抓緊編纂民法典,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産權的保護,而且堅持有錯必糾,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産權的錯案冤案。這意味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賴以繁榮的企業家精神將得到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再次,會議提出為振興實體經濟,要以提高品質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並倡導 “工匠精神”和“百年老店”,強調建設法治化的市場營商環境,在市場準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創造條件,使中小微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公平競爭,這就意味市場化改革舉措將會持續推進,競爭性的市場環境將會更加健全完善。

  總之,在經濟新常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增長與改革的權衡更體現治國理政的智慧,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不服急藥也不吃猛藥,穩中求進恰是對症下藥。(馮永晟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