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11月國民經濟穩中向好 “三駕馬車”齊頭並進

2016年12月14日 11:03:48  來源:央廣網
字號: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在昨天上午召開的國新辦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了11月份我國國民經濟運作的情況。總體來看,11月份,我國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工業生産穩中有升 企業效益持續好轉

  其中,11月份我國工業生産穩中有升,企業效益持續好轉。

  毛盛勇介紹稱:“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增速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考慮到11月份工業産品的價格上漲更多,如果從名義增速來看,11月份工業增加值的增速應該會更高,而且比10月份加快得更多。”

  此外,企業利潤繼續提高。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萬2568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1—9月份加快了0.2個百分點。而成本、存貨和資産負債率都同比下降。

  “三駕馬車”企穩回升齊頭並進

  “需求側”的成績單也十分搶眼——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企穩回升。

  毛盛勇指出:“從投資來看,1-11月份,固定資産投資增長8.3%,增速和1-10月份是持平的,連續四個月呈現投資企穩的跡象。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11月份名義增長了10.8%,比上月加快了0.8個百分點,這也是今年以來單月的最高增速。從出口來看,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由降轉升,11月份增長5.9%,上月是負3.4%。國家統計局統計的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11月份增長1.7%,上月是下降0.2%。”

  具體來看,投資方面,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53萬8548億元,同比增長8.3%。投資的內部結構呈現優化的趨勢,民間投資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

  消費方面,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萬959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增速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消費升級類的商品增勢較好。

  外貿方面更是亮點閃現,11月份,我國出口增長5.9%,從今年3月以來首次“轉正”;進口增長13%,增速比上個月加快了9.8個百分點,實現進出口“雙漲”,也遠超此前市場預期。

  從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的增長情況來看,整個經濟增長的動力在企穩回升。

  發改委:我國固定資産投資連續四個月企穩

  國家發改委昨天也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宏觀經濟運作情況。11月,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26個,總投資2642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和能源領域。

  結合統計局同一時間發佈的數據可以看出,1-11月份,全國的固定資産投資已超過53萬億元,同比增長8.3%,已連續四個月呈現企穩跡象,增速下滑態勢得到扭轉。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通過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大關鍵領域補短板等一系列舉措,已起到穩住固定資産投資的作用。

  趙辰昕説:“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制定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條例,優化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加強項目儲備和重大工程管理等一系列舉措正在發揮積極的成效。下一步,將統籌實施好投資領域重大改革和重大工程,帶動擴大合理有效投資,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

  央廣短評:供需兩端共同發力 才能實現預期發展目標

  11月份國民經濟運作“成績單”堪稱亮眼,不僅在於作為供給側改革主戰場的工業生産穩中有升,更在於需求端的“三駕馬車”實現了齊頭並進。

  而在此前,經濟下行壓力下,“三駕馬車”動力不足:民間投資增速大幅下滑,消費需求轉弱,出口連續下滑,需求側的失衡也影響供給側改革的效果。在這樣的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通過實施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良好發展預期的組合政策。

  供需兩端正在共同發力。如果説供給側改革針對我國經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和體制機制問題,好比“中藥”;需求側管理主要是穩增長,好比“西藥”。只有供需相互配合、協調推進,“中西醫”結合,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預期目標。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