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中醫藥走向世界迎新機遇 業內期待下一個“青蒿素”

2016年09月07日 13:10: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近年來,中國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出臺一系列扶持中醫藥發展的措施,與此同時,西醫藥也越來越接受“中醫理念”。海內外醫藥專家建議借助政策的“東風”,挖掘下一個“青蒿素”,並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砒霜療法治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羊躑躅對神經性疼痛有鎮痛作用、蒼耳子能“通鼻竅”、小檗鹼(黃連素)降脂降糖……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日前在惠州舉行,多名海內外醫學專家在會上展示的中藥最新研究成果“星光熠熠”,並看好中醫藥未來的發展。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認為,“一刀切”時代已經過去,精準醫療是未來方向。毫無疑問,中醫也能為精準醫療作出貢獻。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閆樹江稱,國際醫學界和醫藥界都把醫藥發展目光投向中醫藥,此舉對中國發展中醫藥形成“倒逼”優勢,未來中醫藥研究應取得更多原創成果,以掌握中醫藥科技創新的戰略主動和領先地位。

  中成藥適應症的主體定義比較寬泛,不合理應用導致的醫療事故在海外時有報道。有專家認為,講好世界語言、熟悉世界規則的中醫藥將綻放出更多光彩。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所長孫曉波稱,目前中藥是作為治療藥,還是作為輔助用藥,是否會過度用藥,這些都需要做進一步研究確定。現代生産科學技術語言是中西醫最好的橋梁和紐帶。

  “我們都知道中國中藥材有一萬多種,數量龐大導致藥材品種鑒定很困難。去年,美國要求對所有的草藥從沃爾瑪超市下架。如果我們不解決藥材品種的鑒定問題,就會成為一個重大安全隱患。”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長陳士林提出本草基因組學研究概念,提出應建立全球最大草藥DNA條碼數據庫和鑒定平臺。

  中醫在國際傳播方面有影響力的品牌欠缺,而且傳播實效性不夠,中醫藥産業化也缺乏系統服務貿易模式。如何突破中醫走向世界的障礙,佔領學術和醫療制高點,並提高中醫藥話語權,成為該次會議專家討論的焦點。

  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認為,中醫藥高校可以採取校企合作、海內外名校留學和課程共用等教學形式進行人才培養。同時依託醫(療)教(育)一體的海外中醫中心,在引領中醫教育標準的同時練就教育內功。

  新疆醫科大學校長哈木拉提·吾甫爾稱,目前該校在俄羅斯培養100多名醫學人員,未來將利用新疆的醫療條件和區位優勢,打造面向周邊國家的國際醫療服務中心,與各國深化衛生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