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近六成影視類上市公司凈利不及明星收入

2016年09月07日 08:18:55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字號:    

  證券日報 見習記者 謝若琳

  8月底,廣電總局黨組在中紀委網站上發佈了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並提出堅決遏制“天價”片酬和明星炫富問題。

  一直以來,影視公司都是外表光鮮,在明星天價片酬的“壓榨”下,影視公司賺錢艱難。有業內人士指出,一對一線明星夫妻,年收入通常都能超過2億元。

  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14家影視公司凈利潤(扣非後)總額約為25億元,其中,近六成影視公司凈利潤不足1億元,賺錢能力遠不及旗下明星夫妻。

  上半年文化類公司

  總收入818.39億元

  Wind數據顯示,根據申萬二級行業分類,2016年上半年,41家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18.39億元,同比增長16.05%;實現凈利潤101.99億元,同比增長6.01%;值得一提的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41家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僅為86.77億元。

  從凈利潤(扣非後)排名來看,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中,凈利潤排名前10位的公司分別為:中南傳媒、萬達院線、東方明珠、鳳凰傳媒、中文傳媒、江蘇有線、皖新傳媒、光線傳媒、長江傳媒、歌華有線。

  不過,仔細留意不難發現,在文化傳媒top10中,大部分是平面媒體類的公司,以影視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只有萬達院線和光線傳媒。

  “一直以來影視公司都是外表光鮮,實際賺錢很難。”一位券商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美國好萊塢相比,中國影視行業起步整整晚了近百年。一起步就跟國際接軌,在一些方面就會引起水土不服。比如,我們的票房比不過美國,明星薪酬卻跟美國差不多。

  今年2月份,《證券日報》曾發表《上市公司豪賭國産電視劇 業內人士稱:為明星打工》。當時,麒麟影業總裁龐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就表示,“一線明星價格太高,全組人幾乎都在為演員打工,可是不用明星又不行。不得不承認,比起口碑來説,觀眾更認明星。”

  近六成影視類上市公司凈利潤

  不及旗下明星夫妻

  實際上,從財務數據層面,更能看出影視公司的窘迫。根據wind數據申萬三級行業分類,2016年上半年,14家影視動漫類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78.8億元,同比增長42.67%;實現凈利潤31.8億元,同比增長24.52;扣非後,凈利潤總額僅剩24.46億元。其中,8家上市公司凈利潤不足1億元,佔比約為57%。

  與影視公司相比,明星薪酬堪稱天價。上述分析師表示,“按照行業目前價格來看,一對一線明星夫妻同時工作,輕輕鬆鬆可以達到年薪2億元以上。”也就是説,近六成影視公司凈利潤“拼不過”旗下明星薪酬,賺錢能力堪憂。

  那麼,明星到底有多能賺?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在電視劇方面,周迅、霍建華拍攝《如懿傳》片酬過億元;Angelbaby拍《孤芳不自賞》、孫儷拍《羋月傳》的片酬也超過了5000萬元;趙薇拍《虎媽貓爸》、范冰冰拍《武媚娘傳奇》的打包價也在數千萬元。

  “不過,近兩年,綜藝節目成為明星新寵,”一位不願具名的製片人表示,真人秀不僅能在短時間提高人氣,而且不需要什麼演技就能拿到高片酬,其中某一線影星單季報價便超過6000萬元,咖位較小的明星報價也達到了2000萬元以上。

  廣電總局發佈明星”限薪令“

  能否限得住天價薪酬?

  2014年,周迅拍攝《紅高粱》,叫價3000萬元震驚娛樂圈。當時,就有傳言“明星限薪”。龐洪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當時,一些製片人覺得不堪重負,甚至聯名上書,希望限制干預明星天價薪酬,但是未能如願。”

  隨後,影視行業站上風口,熱錢涌入後,明星片酬也水漲船高,影視公司開始利用資本熱錢,緩解明星價碼的負擔。

  今年以來,對於影視行業種種亂象,政策層面也加大治理力度。繼“限孩令”、“限真令”後,“限薪令”如期而至。

  廣電總局表示:“堅決遏制‘天價’片酬和明星炫富問題。其中,要求指導行業協會聯合大型影視公司抓緊制訂抵制‘天價’片酬的行業自律公約;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就‘注重影視作品思想價值和審美導向,優化影視製作成本結構’制訂倡議書,加強對市場的引導。完善備案立項環節審核要求,及時制止片方盲目炒作明星、粉絲、網紅的行為。

  業內人士更擔心的是,一紙“限薪令”真能限得住明星薪酬麼?

  根據媒體報道,目前廣電總局正指導行業協會聯合大型影視公司制定抵制“天價”片酬的行業自律公約,或將以《倡議書》等形式先行出現,同時,落實整改的一系列細則也在制定當中。

  不過,規定細則何時落實,如何落實,能否落實,仍然有待考量。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