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高職教育發展亮眼 已佔高等教育半壁江山

2016年09月07日 08:17:1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高職教育,學生找飯碗的“點金石”

   天津全國職業教育院校技能大賽上,高職組在進行電子産品晶片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比賽。經濟日報記者 佘 穎攝

   北京市2016年職教活動周現場,工作人員在演示中草藥香囊的配置。 經濟日報記者 佘 穎攝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全國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達1341所,招生數348萬,畢業生數322萬,在校生數1048萬,佔到高等教育的41.2%。高等職業教育已佔到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今年高考之後,照例有許多人向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葛道凱請教志願填報的問題。對那些在二本、三本和高職之間猶豫的考生,他總是建議上高職:“一技在手,不愁工作,多好!”

  專業圍繞産業轉

  培養企業最需要的人

  今年,天津職業大學依託“全國職業院校增材製造技術應用中心”,新增增材製造技術(俗稱3D列印)專業,計劃面向全國招生85人。天津職業大學還首次與天津商業大學聯合培養酒店管理專業本科生,與洲際酒店集團、喜達屋酒店集團、萬豪國際酒店集團等合作夥伴共同培養從事酒店運營管理相關工作的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對於高職院校來説,根據企業需求定制專業,或者根據市場需要動態增減專業,實在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

  “匹配産業是高職發展的主旋律。去年,我們頒布了新的高職專業目錄,將專業類由原來的78個增加到99個,專業總數由1170個調減到748個,同時列舉了746個專業方向,其中一、二、三産相關專業數比例為6.8:39.4:53.8,與當前國內生産總值比例基本吻合。”葛道凱表示,這種吻合是經逐年專業調整形成的。以2014年為例,高職撤銷或停招5200多種專業,減少文秘、電腦資訊管理、法律事務等專業,同時增加了3000多個與新業態密切相關的專業,如物聯網、老年服務等。

  特別是2011年至2013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實施了“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産業發展能力”項目,圍繞現代農業、製造業等發展重點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生産和生活性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投入中央財政資金40億元,帶動地方政府、行業企業、高職學校投入34.28億元,支援全國977所獨立設置公辦高職院校建設了1816個重點專業點,惠及全日制在校學生近90萬人,極大地提升了高職教育適應現代産業發展的能力,讓學生一畢業就能成為企業最需要的産業工人、技術人才。

  學校與企業手拉手

  學生就業率穩定在91%

  “今年,我們學校的自主招生名額是800人,卻吸引了8249人來報名。”説這話的不是名牌大學校長,而是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謝志遠。

  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人大、南開、浙大、廈大等大學自主招生的報名人數,與全國自主招生報名人數排名前20的大學不相上下。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什麼有這麼強的吸引力?謝志遠説:“因為我們圍繞區域支柱産業設置專業,圍繞企業難題搭建服務平臺,圍繞新技術培養應用型人才,學生就業率連續10年達到98%以上。”

  近年來,隨著宏觀環境的變化,溫州企業由於長期處在價值鏈下游,研發支撐不足、“節能減排”壓力增大。溫州的中小微企業偏多,它們尤其需要科技創新和技術革新,但又養不起也做不了研發中心。

  針對這種情況,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將專業向研發端和培訓端延伸,為企業提供技術開發、産品開發、成果轉化、項目策劃等“立地式”研發服務。學院與中小微企業共建研發中心、産學研合作基地20家,近三年為溫州企業提供技術研發580項,獲授權專利600余項,成功轉讓專利121項。

  “比如,學院為企業研發的全自動噴鋁設備,解決了安全問題和環保問題,做到了真正的機器換人。”謝志遠説,“我們的兩支學生創業團隊在老師指導下,根據企業實際需求研發了紐扣顏色自動分揀機和羽毛球重量自動分揀器,為企業解決了大難題。”

  像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這樣為企業著想,已經成為我國高職院校的自發選擇。與企業手拉手、肩並肩,也讓高職畢業生成為了就業市場的香餑餑,即使在就業壓力增大的2016年,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也供不應求。

  “從就業來看,高職學生就業持續走高、走好。高職畢業後半年就業率穩定在91%左右。2010—2015年高職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增長趨勢明顯,2015年比2010年月收入提高59.1%。可以説,我們的高等職業教育是管用的、實惠的。”

  服務區域發展需求

  一年培訓逾2000萬人次

  地跨江西、湖南兩省的羅霄山片區屬於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中央蘇區範圍,是國家新一輪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今年4月,江西省吉安職業技術學院與民政部聯合啟動了羅霄山片區千名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班,片區內有意願從事養老護理員工作、年齡不超過40周歲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都可以免費參加培訓。

  “培訓人員學完所有課程,並通過由民政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組織的職業技能鑒定考試合格後,將頒發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通過引導、協助等方式,被推薦到江西、湖南等省的養老機構就業。”民政部規劃財務司司長馮亞平表示,此舉有利於羅霄山片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完成,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並有利於推動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立足區域發展實際,開展技能培訓,正是高職院校在日常教學之外承擔的又一職能。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3年,中央財政共投入資金16.667億元,實施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支援715所高職院校建設了910個實訓基地,形成了一批集教學、科研、培訓、技術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硬體保障。

  依託這些實訓基地,2015年,高職院校為社會提供技術培訓超過2000萬人次,成為服務區域經濟、提升勞動力素質的重要平臺。

  “中國高等職業院校從當初6所發展到今天的約1300所,增長了200多倍,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其滿足了中國經濟發展,尤其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表示,目前高職院校畢業生創業比例高於普通高校,且近六成畢業生在300人以下規模企業就業,已成為推動中小微企業技術升級發展的重要主體。

  為更好地推動高職教育發展,2015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提出到2018年支援地方建設200所辦學定位準確、專業特色鮮明、社會服務能力強、綜合辦學水準領先、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契合度高、行業優勢突出的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

  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發佈了《關於編制“十三五”産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項目建設方案的通知》,啟動實施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工程規劃項目。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擬投入50億元,支援100所左右高職院校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可以預見,“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將得到全面增強,圍繞地方經濟轉型和新興産業開設的專業將成為高職學生找飯碗、造飯碗的“點金石”。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