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60餘年老統計方法出新:2015年GDP增8798億

2016年07月06日 08:34:19  來源:每經網
字號:    

  ◎每經記者 周程程  

  7月5日,國家統計局公告對研發支出核算方法進行了改革。經修訂,近十年各年GDP總量年平均增加幅度為1.06%,GDP增速年均提高0.06個百分點。以2015年的數據為例,GDP總量增加8798億元,增加幅度為1.30%,當年GDP增速提高0.04個百分點。

  7月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公告,透露對研發支出核算方法進行了改革,並由此對國內生産總值核算數據進行了修訂。

  國家統計局核算司負責人表示,實施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後,我國自1952年以來各年度GDP總量相應增加。但由於歷年的GDP總量均有所增加,因此對GDP增速的影響較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近十年的數據來看,改革後各年GDP總量年平均增加幅度為1.06%,GDP增速年均提高0.06個百分點。以2015年的數據為例,GDP總量增加8798億元,增加幅度為1.30%,當年GDP增速提高0.04個百分點。

  研發支出算作固定資本形成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研發支出快速增長,研發活動對經濟增長髮揮了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傳統的核算方法對研發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反映得不夠充分。”國家統計局核算司負責人説。

  對此,國家統計局按照聯合國等五大國際組織聯合頒布的國民經濟核算國際標準——《國民賬戶體系2008》(2008年SNA),改革研發支出核算方法,將能夠為所有者帶來經濟利益的研發支出不再作為中間消耗,而是作為固定資本形成處理。

  據了解,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聯合頒布2008年SNA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紛紛響應,調整了研發支出核算方法。目前,絕大多數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都已實施了此項改革,有的發展中國家也進行了改革。

  就中國而言,具體的變化表現在採用國際通行的總成本法來核算研發活動的産出,主要包括中間投入成本、勞動力成本和固定資産成本三部分,並且利用永續盤存法核算研發資本存量;不變價核算採用價格指數縮減法,利用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指數、人員工資指數、固定資産投資價格指數等加權平均,構建了研發投資價格指數。研發支出核算的主要基礎資料為科技統計調查中的研發支出及其分類數據。

  該負責人表示,新的核算方法將能夠為所有者帶來經濟利益的研發支出由原來作為中間消耗,修訂作為固定資本形成,體現了研發成果所具有的固定資産的本質屬性,即在未來一段時間的生産活動中不斷得到使用,持續發揮作用。

  改革後各年GDP總量增加

  實施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對GDP方面將産生何種影響?該負責人表示,對我國GDP總量、速度、結構等指標均有一定影響。

  其中,就GDP總量而言,實施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後,我國各年GDP總量均有所增加。

  按照國際通行做法,國家統計局已對1952年至2016年一季度的GDP數據進行了重新修訂。從近十年的數據來看,改革後各年GDP總量的增加幅度呈上升趨勢,年平均增加幅度為1.06%。

  “由於歷年的GDP總量均有所增加,因此對GDP增速的影響較小。”該負責人説,從近十年的數據來看,改革後GDP增速年均提高0.06個百分點。

  以2015年的數據為例,數據顯示,2015年GDP總量增加8798億元,增加幅度為1.30%;當年GDP增速提高0.04個百分點。

  此外,在統計方法改革後,中國産業結構也有所變化。該負責人介紹説,如2015年,我國三大産業比例由原來的9.0:40.5:50.5,修訂為8.9:40.9:50.2,第二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略有提高,第一、第三産業佔比略有下降。其中,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高0.5個百分點,由原來的33.8%修訂為34.3%。

  對於今年已公佈的一季度經濟數據,該負責人介紹説,從修訂結果看,GDP總量增加1.3%左右。從增長速度看,由於研發支出增長速度比GDP增長速度相對快一些,實施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後,理論上GDP增長速度將有所上調。

  但他同時指出,由於研發支出佔GDP比重較小,研發支出與GDP的增速差異並不大,因此其對GDP增速的影響十分有限。從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變化情況看,因核算方法改革而帶來的增速變化幅度只有0.04%左右。

  新核算方法將逐步推向地方

  對於即將於7月中旬公佈的二季度經濟數據,該負責人表示,二季度將繼續使用新的核算方法。

  據介紹,這次推出的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暫在國家層面實施。國家統計局正在積極開展地區層面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問題研究。“在地區層面實施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有的基礎數據還不夠支撐,難度較大,因此還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該負責人説。

  值得注意的是,7月2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在第十屆“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上表示,國際組織關於新經濟統計做了很多研究和探索。以OECD、歐盟統計局為代表的國際組織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形成了若干一致看法。比如,新經濟的出現造成GDP規模的漏統和增速低估。

  一位接近國家統計局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目前採用了聯合國的SNA標準的統計方法,是科學的。目前我國在有些行業(如現代服務業)的統計力量相對薄弱,而現代服務業中有一部分就屬於新經濟範疇。目前新經濟正處在快速增長的階段,很多東西都是從無到有,是一個新鮮事物,統計口徑相對複雜,也給統計工作帶來了挑戰。

  “新經濟體量目前還比較小,還不能完全抵消傳統經濟下滑的影響。一旦新經濟體量大到可以抵消傳統經濟下行的影響,那麼中國經濟可能就穩住了。”許憲春表示,國家正在制定“三新”(新興産業、新型業態、新商業模式)經濟專項統計制度,研究制定“三新”經濟增加值核算方法。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